沙窝窝的“牛郎织女”
刘鹏举一脸笑呵呵地看着从周边县收来的牛。
本报记者 武得平 文/图
大荔县沙苑深处的羌白镇,有个村子叫罗何村,罗何村的南金家组有个远近闻名的贩牛专业户,户主是35岁的小伙子叫刘鹏举,他的媳妇叫赵绒花,也是35岁。这两口子感情甚好,形影不离,一门心思做贩牛生意,村里人称他们是这沙窝窝的“牛郎织女”。
刘鹏举和赵绒花的客户很多,主要是给内蒙的老周、北京的老史和苏州的老应三个老板收牛送牛,大都是发往广州的肉牛交易市场,有时候也给上海、云南、苏州发货。
12月6日,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装牛车。红色的卡车有六七米长,为防止牛掉落,车上焊接着十余根弯曲的钢棍。卡车退在沙丘旁,刘鹏举和赵绒花正前拉后赶地把牛从牛圈里拽出来,再和同伴们把牛吆喝到车上。两口儿忙得顾不上招呼我们,我们便见缝插针地问了起来。
“这牛往哪儿运?是啥品种啊?”
身穿迷彩服工作装的刘鹏举腼腆地说:“这都是周边县收的秦川牛,给广州发哩。”
刘鹏举憨厚而讷于言表,赵绒花倒显得开朗健谈,她笑盈盈地说:“这三年来特别忙,天天起早摸黑,去周围各县到处跑,装这车牛,就得考虑下一车。最近这段时间是几乎每天发一车货,平时保证每周都有装车,这一年下来就能卖到几千头。”
“那三个老板在吗?我们想了解一下。”
“不在啊,开始时他们还来看看,这两年大家都彼此信任了,他们都不来了,我们就按要求给收牛发货。有时候老板来了,我就招呼他们吃住在家里,我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做得他们吃一回还想着第二回。我老公,还有我公公就陪喝酒,他们吃得香,住得舒服,都不想走了。”绒花说着就自己咯咯地笑了。
说起刘鹏举,也得说说他的父亲刘海法。老刘25岁时开始贩牛,如今62岁了,30多年来奔波在渭北各县,积累了丰富的“看牛”经验。现在岁数大了,便将贩牛这生意“传承”给儿子两口儿。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小两口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后来居上,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远近闻名。
这对沙窝窝的“牛郎织女”育有一儿一女,都在县城上学,孩子学习好,很听话。同时,他们夫妻恩爱,与公公婆婆相处融洽,贩牛生意利润可观,在农村真可谓“富贵之家”。
新闻推荐
以严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王爱民深入大荔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记者白冰涛)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要求,11月29日至12月1日,市委副书记王爱民一行蹲点大荔县,扎实开展问题大排查、麻雀大解剖等工作。在段家镇垣雷村,王爱民随机走访了贫困群众。每到...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