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 创新是
步长制药已成为中国中成药第一品牌,成功研制出丹红注射液、脑心通、稳心颗粒等一批疗效可靠的好产品。本报记者刘强摄
作为我国首个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肩负着我国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目前,该基地已经初步构建了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育培训、旅游体验、交流会展等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本报记者刘强摄
本报特别报道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视察,一路行,一路看,一路为陕西发展“把脉开方”。时时处处,都体现着他对家乡发展的关怀;点点滴滴,都流露着他对父老乡亲的挂念。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关怀、殷殷的嘱托,给全省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两年多来,陕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明确要求为根本遵循,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追赶超越成为三秦大地上最响亮最激越的旋律。3800万三秦儿女砥砺前行,奋力书写着陕西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砥砺奋进追赶超越喜迎党的十九大”新发展理念的陕西实践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报道陕西在追赶超越中的新探索、新做法、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频频谈创新,事事说创新,处处谋创新,从全局的高度谋划部署,将“创新”这关键“一子”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更是对陕西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寄予深深期许——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两年多来,陕西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017年9月21日,京沪高铁上,7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永济电机研制的“动车心脏”助其陆地飞驰,“陕西智造”驶出“中国速度”。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一飞冲天。航天九院七七一所研制的“最强大脑”助推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陕西智慧”创造“中国奇迹”。
2017年3月30日,中宣部授予“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航天四院特级技师徐立平创新研制刀具雕刻火药,“陕西人物”书写“中国骄傲”。
……
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的力度正在托举陕西发展的新高度。“三项机制”“‘五新\’战略任务”“柔性治水”……创新,贯穿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在探索与前行中,陕西用创新奋力描绘绚丽多彩的发展图景。
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习近平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创新:“很多科研也许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开始干,需要时就真的成‘远水\’了。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而在此前4天,9月26日,西安,一家孵化器企业——中科创星成立了。孵化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家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发起创办的公司,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一年后,中科创星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年多时间,中科创星孵化45家高科技企业,累计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
2015年2月15日,还是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来到陕西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参观。在产业化展示区,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研究所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此时的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孵化高科技企业50余家,引进海外高端创业团队25个,累计产值10亿元,形成了以光电信息产业为主,高端装备制造业、下一代光电子集成芯片产业和民生健康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
陕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习近平总书记深感欣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
处于全国创新版图重要位置的陕西,如何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如何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找到一条突破之路?如何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走出一条有质有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构建起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出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格局?一系列“创新”之问,摆在了陕西发展的征途上。
“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为中国、陕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形势,陕西把创新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陕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既有现实基础,也有外部机遇。
现实基础是: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九位;专利授权量增长45.7%,居全国第一位;企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为18%。
外部机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双创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家创新战略布局纷纷落地陕西。
对创新发展执着坚持——陕西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下大气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中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
对创新发展无比自信——陕西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到2030年,走在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到205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创新中心。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两年多来,创新,为陕西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陕西GDP总量居全国第15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创新思路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特色产业转型加速;
创新举措推动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7%,文化让陕西魅力四射;
创新管理推动民生改善:“两个80%”服务民生,陕西的底色更温暖;
创新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三项机制”动真格,干部作风好转,党风政风风清气正。
2017年5月7日,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创新更加成为陕西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第一动力。
在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中,培育新动能和激发新活力两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陕西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要打破观念的束缚、体制的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个方面蕴藏的强大动能,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让三秦大地焕发出热潮涌动、百舸争流的勃勃生机。
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和布局为横轴,以观念和体制为纵轴,陕西描绘出了一幅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蓝图。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2014年,陕西GDP增速为9.7%,居全国第七,增速趋缓。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时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的要求。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构建发展新体制,以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陕西锐意改革创新,拓展发展思路。
从借力西部大开发助推陕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到依靠拼搏勇居西部大开发战略首要位置,再到被国家赋予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的重要使命,陕西昂首阔步迈向世界,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格局。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截至9月8日,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5219户(外资企业58户),新增注册资本1693.03亿元(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8548.72万美元),已成为陕西开放发展的新热土。海航现代物流、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综合项目、世界苹果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投资项目和交易平台纷纷落地。
向西,沿着丝绸之路,陕西打造出一条“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2014年至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超过730亿元,投资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从11个增加到26个,投资额从3.8亿美元增长到12.8亿美元,在陕西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从19%提高到34%。“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呼啸而过,满载着货物、满载着希望、满载着共赢,再现丝路辉煌。创新,让发展更开放、空间更开阔、活力更强劲。
寻找陕西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2015年9月16日,陕西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宝鸡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发出。自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陕西坚持简政放权,陆续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新政策,激活了创业创造创新的活力。截至2017年8月底,陕西累计登记市场主体217.3万户。改革打破了固有藩篱,有力地激发和释放着全社会的创造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围绕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陕西蹄疾步稳。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突破了科技成果定价、处置、收益等方面的障碍,明确了对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财税政策及评价机制,提出通过构建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军民融合“人才池”、产业联盟“专利池”等转化通道和载体,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陕西正在将更多的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让发展方式更灵活。
作为国内第一个集“研究机构+孵化器+天使基金+创业培训”为一体的硬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创星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已引进1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5名“百人计划”专家、70多个海外创业团队,孵化培育190家高科技企业,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把巨大潜力转变为发展现实优势,陕西正不断开创新境界。
陕西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企业内创推动转型升级、院所自创推动军民融合、高校众创推动成果转化”众创模式正在全面推广,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目前,陕西累计建成45家国家级、91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国家级、23家省级星创天地,27家国家级、2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级、58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在孵团队1485家,累计孵化企业2762个,解决就业3.3万人。
创新之火以燎原之势,照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三秦大地,让陕西经济活力迸发。
在创新的实践中,陕西探寻着发展新路径,重塑着发展新格局。
——协调陕西。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理念创新,让潜力持续释放,让实力持续增长,让活力竞相迸发。
——绿色陕西。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科技创新,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开放陕西。打造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开放新高地,走向对外开放前沿。改革创新,让陕西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共享陕西。民生托底,安居乐业,脱贫攻坚,生活幸福,让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习近平产业升级,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
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中,陕西也面临着发展的重重挑战。从供给结构看,陕西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还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中高端供给明显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从生态约束看,陕西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彻底扭转,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从区域发展看,陕西三大区域优势产业链不够完善。
直面挑战,主动变革,陕西用创新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道,打造出多点支撑的陕西经济升级版。
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
站在中国智造风口,陕西突围升级,重新定义“陕西制造”。2015年底,陕西汽车控股集团研发团队历时1年研制的遥控型无人驾驶军用重型车辆顺利完成试验,标志着国内首台无人驾驶军用重型车辆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目前3.5吨级以上军用无人驾驶车辆的空白。围绕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陕西通过实施制造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相关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陕西优势装备制造整体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1月11日,由延长石油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发的“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这个项目,不仅破解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乙醇的世界性难题,标志着我国在这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成为陕西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陕西一直致力于改变“油主沉浮”“煤唱主角”的产业结构,着力转变能源化工的粗放生产模式,通过增加能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能源化工高端化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依托创新,陕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加速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
2015年2月15日,在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听到“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全球首创可同时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只要将手臂置于血管成像仪下方,打开开关,就能清晰照出血管时,饶有兴致地把手伸到仪器底下体验。如今,依托这些技术领先的产品,西安中科微光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少有的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医疗器械的中国公司。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多出创新成果,陕西拥抱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全国近三分之二的3D打印知识产权集中在陕西;截至2016年底,陕西拥有72家机器人关联企业,产业规模近30亿元;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60多家,初步形成了包括基础研究、研发制造、行业应用、产品销售、人员培训、检测试飞在内的无人机产业链。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期间谈到“三农”工作时,对陕西提出明确要求:“要立足资源多样性,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如何推进?依然是创新。
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杨凌品牌”熠熠生辉,“杨凌力量”光彩夺目。依托创新,杨凌示范区探索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之路,并探索形成了科技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体制、培育职业农民的新模式、土地流转支撑三产融合的新路径。杨凌示范区不仅是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更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形象代言人”。目前,陕西又在扎实推动新的模式创新,通过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资金投入等方式,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扶贫开发新模式。
唯有敢于创新的地方,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依托创新,陕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壮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得益于创新投入的逐年加大,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核心的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良好。2017年上半年,陕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3个百分点。
同时,依托核心技术,陕西的新兴产业迈步走向世界,把产业链延伸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截至2016年底,陕西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为118.84亿美元,5年间年均增长27.9%。
依托创新,陕西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十足。
在创新中调整,在创新中升级,在创新中激发活力。以创新为支点的陕西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必须勇于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陕西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创新引领发展全局,在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加速奔跑。
发展的列车驶入新时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决胜期,也是陕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新时期,意味着新挑战,预示着新机遇。
在发展进程中,创新方案,创新路径,创新境界。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勇敢果决落子布局,陕西奠定未来发展战略新格局。
培育新动能。动能强劲,才能行稳致远。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根本支撑。
紧扣主导产业提质扩能——
陕西做强装备制造产业,促进“陕西制造”转向“陕西智造”。2017年5月10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智能制造创新基地揭牌。根据规划,沣西新城未来将瞄准“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六大产业,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特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陕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8月30日,陕西省政府与韩国三星电子签署合作协议,宣布三星电子将在西安高新区投资70亿美元建设存储芯片二期项目,扩大内存芯片生产。
围绕创新链条兴业释能——
陕西将技术平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2017年8月,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子研究中心与中国商飞下属发动机公司签订协议,共同为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建立一条激光微孔加工生产线。这标志着一直为国外所垄断的激光打孔技术被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破。
陕西大力推动航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发展环保、节能等产业,提升航空航天技术民用化水平。2017年8月底,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新落成的教学楼,安装上了一种新的建筑部件——“隔震支座”。这个源自航天四院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产品,可抵消80%的地震能量。
立足优势领域挖潜蓄能——
陕西发挥科技门类齐全、技术领先优势,促进技术交叉,加强系统集成,努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基于互联网技术,杨凌普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项新业务,配套LED补光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帮助客户在屋顶、室内窗台、阳台等零星空间种植蔬菜,同时通过微信对园艺设备运行情况远程监控。
陕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产业发展前沿,形成更多面向市场的原创性成果。2017年1月,陕西第六镜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国际权威评测体系的认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依托这套技术,这家公司的智慧考勤系统、智能门禁系统、迎宾系统以及人脸监控系统已被河北、四川等地应用。最近,这家公司又开发出能够主动分析人动态行为的程序,将在幼儿监管、老人监护、犯罪监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紧贴市场需求增效补能——
陕西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2017年8月31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决赛闭幕,备受关注的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因其产品整合了3D成像、3D人脸识别等技术,在移动支付、数字娱乐、移动办公等领域开辟出市场。陕西的众多“双创”项目,都打上了“互联网”的印记。
陕西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2017年1月至8月,陕西3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2%。
激发新活力。富有活力,才能释放潜能。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重要前提。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2017年8月3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印发,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水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审议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投资和创业。
积极调动人才活力——
2017年5月8日,西安市出台23条“人才新政”,面向全球“招贤纳士”,全面放开、降低落户条件,预计5年内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百万。8月31日,陕西省引进境外人才智力工作站和陕西省国有企业北美人才交流中心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挂牌成立,标志着陕西国有企业招贤纳才的全球化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践行新发展理念,将为陕西释放创新发展的持久动能。
追赶超越加油干,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陕西展现了创新引领发展的独特魅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陕西已然绘就了一幅富民强省、和谐美丽、经济转型大发展、社会文明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管党治党更加有力有效的发展新蓝图。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陕西将用创新引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创新创造的种子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追赶超越的步伐更快更稳更加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晓妍)9月27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训暨加固改造现场会在大荔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副省长冯新柱出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参加。赵晖对陕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