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渭南掀起治水兴水高潮 五年来用水总量全省最低

阳光报 2017-08-30 01:07 大字

记者杨月锋

8月29日,记者从渭南市水务局了解到,渭南市以落实柔性治水为新思路,以率先建成“秦东水乡”为目标,全面掀起了治水兴水新高潮。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接近25亿多立方米。全面推进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年节水7000多万立方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全社会用水总量连续五年低于省政府限制指标。

五年用水总量全省最低据了解,渭南市五年争取中省水利资金58.5亿元,位列全省十地市之首。五年该市完成水利投资超过90亿元,开工建设或续建了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渭南市水务局加大了三个抽黄灌区的机泵设备改造力度,每年利用黄河客水5亿立方米。完成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全市新增恢复蓄水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接近25亿多立方米。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年节水7000多万立方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全社会用水总量连续五年低于省政府限制指标,连续两年考核名列全省第一。

防洪保安抓好了沿岸群众生活有保障 渭南市地处黄渭洛汇流的三门峡库区,是全省的防汛重点地区,防汛保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五年来,渭南市水务局全面加强了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该市率先完成了全省堤防工程建设任务,堤顶道路率先通车,累计加宽加高渭河干流堤防168公里,新建并绿化堤顶道路159公里,建设入渭口交通桥12座,加固南山支流堤防53公里,南山支流防倒灌工程建成受益,二华应急蓄滞洪区也部分建成并发挥效益。渭河堤防城区段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农防段堤防达到50年一遇标准,移民围堤由不足10年提高到30年一遇标准,形成了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为两岸群众居住安全、生产安全奠定了工程基础。还荣获全省“渭河综合整治先进集体”称号。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五年来,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8.2亿元,建成工程485处,解决了15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开发和改造优质水源,大力发展区域集中供水,实现城乡供水规模化、集约化、城乡一体化。农村饮水实现了由简陋到标准、分散到集中、解困到安全的质的转变。对临渭区渭北、大荔洛北、蒲城袁家坡、澄城温泉、合阳申都五大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完成系统改造;依托渭北“380”岩溶水水源,新建了一批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渭北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依托水库水源,建设了华阴孟塬、合阳项村、王村等供水工程,解决了沟壑沿岸群众的吃水问题。目前,全市农村群众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河堤成景观水生态文明初现渭南市按照建一处工程、成一处景区的要求,加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建成的渭河水生态长廊成为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依托渭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滩区清障191万平方米,退耕还河还湿地2万亩,建设生态公园4处。其中,渭南城区生态公园东西长8公里,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园内景观水面40万平方米、生态湿地10万平方米、花海及水生植物96万平方米。同时,优化设计,将亲水栈道、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健身设施布置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景之中。如今,渭河两岸已经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吸引了国家多项体育赛事,也为渭南城区跨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截至目前,渭南市现有4个国家级、6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新闻推荐

沿黄观光路 一条大美景观路

从黄河伏寺湾前穿过的沿黄观光路延川段。本报记者肖晓良摄沿黄观光路从大荔县多彩渔村景区穿过。本报记者张辰摄沿黄观光路华山渭河特大桥景观。本报记者赵晨摄陕西最东端的府谷县皇甫镇,沿黄观光...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