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少年时代的社会路 □贾晋楠

西安晚报 2017-08-13 05:43 大字

我家曾在社会路北的粮道巷居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时代的我常到社会路玩耍。现在的社会路,几乎成了一条背街巷,没有了那时的热闹。

那时社会路比现在长,社会路南口,面对西大街,曾有高大的木雕牌坊,站在钟楼根儿就可望见。往北走到顶头向西通北院门,向东通西华门,这段东西走向的小街叫社会北路,当时著名的“烟市”主要在这一段。

在社会路南段,靠近西大街的地方,两边地势较高,中间的马路缓坡而下。两边土台之上,有茶坊、饭馆、剧场、地摊等。还经常有杂耍艺人、卖膏药的、“拉洋片”的。所谓“拉洋片”,就是一个装有各种画片的大木箱,观众可以从前边镶有玻璃的小孔向内望,摊主边上下拉动画片边演唱,还伴有锣鼓敲打乐器。在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的年代,这东西很吸引人的眼球。

在路西边还有一个长安木偶剧团。剧场很简陋,似乎是竹席棚搭建的,一道围墙隔起,墙里唱戏,马路上都能听到。别看剧场简陋,剧团的班主却是名闻三秦、在秦腔艺术界自成一派的袁克勤。“袁”派唱腔苍劲宽厚,字正腔圆,至今仍得到戏迷们的厚爱。有时晚上我从学校上晚自习回家,路过剧场,常看到场外的墙根下蹲着一些戏迷,情神专注地品味着袁克勤的《斩李广》《下河东》的精彩段子。和木偶剧团并排,还有陕西人艺的排练场,那里演的是话剧。

社会路也有许多西安人喜爱的小吃。我记忆较深的是在社会路南口有一家河南人炸油条的摊点,摊主在盆中挑起一条面糊放在油锅中,炸出的单根油条胖乎乎,外边焦脆,里边松软。这家店油条是早上卖,还有一家陕西人晚上挑担卖甜浆油果子。要说特别,就是“甜浆”,浓浓的豆浆中有煮熟的黄豆和大米,凉油果子泡在热甜浆中,别有风味。

还有一件与社会路有关的童年趣事,就是我在牌楼下帮人卖过煎饼。大概是我七八岁时,同院里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两口,陕西大荔县人,他们靠摆摊维持生计。我称为刘妈的女人有一手做陕西面食的好厨艺。有时她摊一些煎饼,让我提上一个装有蒜泥等佐料的小瓷罐,到社会路口的牌楼下叫卖。由于刘妈摊的煎饼又薄又筋,加之佐料相当好吃,几分钱的一张煎饼一个时辰就卖光了。

说到社会路的名气,它还是以“烟市”出名的。民国时期,当洋烟流入中国,吸者日益增多,当时的政府将社会路一带辟为香烟市场。西安人吸的烟,均从社会路市场集散而来。这里除了销售纸烟外,还有关中的烤烟、四川的卷烟等。社会路的烟市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新闻推荐

大荔县政府办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本报讯(记者周明通讯员李华)为提升党员干部知识素养,改善工作作风,近日大荔县政府办公室在机关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从7月份开始,为期1年,每周一至周四晚上6点半到8点半为读书时间。在活动形式上...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