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不“年轻”

陕西工人报 2021-12-10 05:30 大字

在西安,一座看起来质朴无华的楼阁亭塔,一处不显山不露水的深宅老院,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甚至是一条窄细的马路,都可能存续了上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故事。

青年路就是一个例证。

历史变迁

青年路是西安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巷,它是由明清梁府街和九府街合并而成的。民国年间,此街称为梁府街、东九府街和西九府街,亦统称“两府街”。这两府之街,唐代都在宫城内,系唐三大内的太极宫所在地。明初向北拓筑府城后,渐形成居民街巷。梁府街较短,东西横街,明清时期属咸宁县领中所二坊。从北大街到雷神庙街口(今立新街),原东、西街口皆筑有门楼;九府街较长,东西横街,明清时期为长安县领右所坊属。从雷神庙街口到老关庙巷(今西北三路)。

青年路朝北拐向西,可以进入西北三路,即今青年三巷。明代以巷人姓氏而得名陈家巷。西北四路即今青年二巷。南起西九府街(后改青年路),北至北城墙。《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称:“民国年间,取“唐诗长安居大不易”中二字得名居易巷。”西北五路即今青年一巷,位于今莲湖路中段北侧。南起东九府街(后改青年路),北至北药王洞。《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称:“民国年间,因澄城、华县人在此居住故名澄华巷。”此路民国二十八年(1939)始有显示。

上世纪40年代,因国民党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在梁府街省教育厅隔壁办公,青年路之名由此而来。1948年,梁府街和九府街正式更名为青年路。

梁府街是清初大将、顺治年间武进士梁化凤的府邸所在。梁化凤(1621-1671)长安县(今长安区)小丰村人,曾任江南提督,官居一品,是清初一位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

九府街街名来历不知其源,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互相矛盾相谬,使九府街的身世成谜。一会儿说明代镇守西安的秦王朱樉九个儿子在青年路开府;一会儿又传说是朱樉儿孙建的第九个王府设在这里。《明清西安词典》中记载:“明代因有九座官绅府第而得名。”另据《关中胜迹图志》中记载:“千阳王府在秦府西北半里。”即在今青年路止园位置。千阳王府是秦王儿孙辈第八个王的王府,若连秦王府算在一起,它就是第九个王府,后世可能以此称九府街。

在清光绪年间的《西安府图》上,当时九府街上寺庙不少,有帝君庙、宏济庵、关帝庙、元天阁、孚佑帝君庙、水月庵、菩萨庙。《西安府志》上还有雍正十年建的贤良祠。那时,西安城墙没开辟小北门(尚武门),九府街区域属于西安城西北角较偏僻的地界,向北直到城墙则是荒凉的空地。

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驻青年路124号。新中国成立后,辖境隶属西安市第六区,1955年西安市第二区与第六区合并为莲湖区,办事处即归莲湖区管理。1960年3月改称青年路公社,5月莲湖区建制撤销,公社划归阿房区,更名为莲湖人民公社青年路分社,1962年7月莲湖区建制恢复,复称青年路人民公社,1978年又恢复青年路办事处。

止园

青年路隋唐时曾是唐三大内太极宫之正殿的太极殿所在地,太极宫之正殿是国家的“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也可以说,是唐朝的心脏与中枢之地。

而青年路上止园所在之地,正处于太极殿位置。到明代时,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千阳郡王的王府设在今止园的位置。千阳郡王的后代“舍宅为寺”将府第变为庙宇,名“十方院”。《西安府志》中亦记载:“止园,原名仁王院、十方院。”旧有唐韩择木八分书、史维则篆额,现已无存。

民国初年,这个十方院还残存一座朝东的大殿。民国年间,当局把十方院当作官产变卖,卖给陕西督军陈树藩的师长白鸿儒的军需肖汉三,后来肖将十方院的西半部卖给温君伟,东半部卖给王旭斋。1930年9月,杨虎城将军回陕,任十七路总指挥后,从温君伟手中买下了十方院的西半部,往北扩充,又买到十几亩地皮,不几年就修建了止园。

建于1935年的止园曾居住过许多名人,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杨虎城将军。止园原名“紫园”,为庆祝杨虎城将军从胶东、豫东胜利回师而取“紫气东来”之意,后改为止园。西安事变时,周恩来曾经到此与杨虎城将军见面,商谈解决西安事变事宜。1982年2月23日,作为“西安事变旧址”的一部分,这里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湖区志》中记载:“1934年,杨虎城将军在此建成府第,杨请国民党监察院审计部部长李元鼎(杨的蒲城同乡)提名,李取《左传·宣公十二年》以“止戈为武”的首字取名“止园”。”意谓“止息兵戈,方是真正的武功”,并由杨的同乡,著名书法家寇遐隶书匾额。

宝陕局

清代陕西省钱局所铸之钱,代字为“宝陕”,其铸钱局称宝陕局,是官方的铸钱局。宝陕局就位于梁府街,相当于现在的印钞厂。所铸之钱为流通的铜钱,老百姓俗称“麻钱”。康熙年间还铸造一种质量更好、分量较重、较大的标准制钱,名“康熙钱”。

田克恭《青年路》一文中说:“这种钱按有韵的20个字排列,每个钱上有其中1个字。20个字是:同福临东江,宣无苏蓟昌,宁河南广治,台桂陕云章。这20个字,代表当时全国20个铸钱局。例如第18个“陕”字代表宝陕钱局。……这种标准“字钱”虽和一般铜钱一样在社会上通用,但由于数量很少,又颇精致,后来不容易碰到,所以人们都好奇、喜爱,若偶然发现了这种钱,就很珍视,舍不得用,积攒着给孩子们玩,青少年们往往为了凑够一套20个字的“字钱”,用几个麻钱换一个字钱。也有些人利用这20个字钱的顺序和韵脚做游戏,叫“游字钱”,甚至用这种钱进行赌博。这种字钱在社会上已很少,所以孩子们很稀罕。”

铸钱局陕西宝陕局设立于顺治二年(1645),所铸钱主要是“以佐军资”。铸钱局能设在青年路,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从清光绪年间的《西安府图》看,宝陕局南临梁府街,北到曹家巷,规模不小。

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将“宝陕局”改为“提学使衙门”,学使刘廷琛九月才自三原移此,它是统辖全省学务的机构。辛亥革命后,这个机构取消,陕西的学校教育由省长公署的教育科管。民国期间,陕西省教育厅曾经设立在这里。□朱文杰

新闻推荐

澄城县应急管理局 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培训

本报讯(通讯员姚翠)为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近日,澄城县应急管理局举办全县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