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增产超100公斤! “5335”新技术成为陕西玉米增产“金钥匙”

渭南日报 2021-10-26 00:38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李妮 仵永杰

向科技要粮,是从土地中生出的渴望。10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出的“5335”玉米节本增效生产技术新模式,能够实现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为全省推行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技术、玉米亩产稳步增加找到了“金钥匙”。

据悉,“5335”技术是指每亩种植玉米密度5000株左右,播种时分3层不同位置施缓释肥,并进行30厘米深松,用复式播种机械实现深松、施肥、播种、旋耕、镇压5连作,节省劳作成本,有效增加产量。

“5335”技术是自2019年全省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开展以来,由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澄城县等相关县农技中心,经过长期试验研究探索出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致力于实现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它以可量化的方式,增强了操作性,是陕西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举措。

日前,在澄城县“5335”玉米的试验示范基地,该县城关街道雷庄村村民白吉庆的105亩玉米喜获丰收。“用‘5335’技术种植的玉米每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而普通技术每亩产量在750公斤左右,一亩地能多收入400多元。”白吉庆说,“‘5335’技术能够让增产更稳定有效,明年还要继续用这项技术。”

“全省常年种植玉米1760万亩,若将‘5335’技术推广开来,每亩地增产100公斤,每年就能增产17.6亿公斤。”澄城县农技中心主任杨海涛说。

据了解,该项技术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由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指导,首先在澄城县进行试验示范。澄城县农技中心专家从2020年4月开始,联合当地种植大户通过普通肥料与缓释肥对比、单层施肥与多层施肥、不同的深松距离、不同的种植密度等多个单项试验总结得出这一技术模式。

目前,该项技术已开始在全省范围推广。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说:“每年玉米增密度技术在全省推广400余万亩,用‘5335’技术的大约有10%。此技术在渭北旱地已打开局面,同时也在关中平原夏播玉米区推广。‘5335’技术基于复式播种机械的普及,后期还要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玉米首席专家薛吉全说:“‘5335’技术的核心是密植,前提是改良土壤和换种。通过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等,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水平。在未来几年,\‘5335’技术将是陕西玉米生产的主要抓手,也是提高陕西省玉米产量的\‘金钥匙’。”

(转自《陕西日报》)

新闻推荐

澄城县金融中心 主动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

本报讯(通讯员张娅)近日,澄城县金融中心邀请渭南市金融超市董事长和科创基金公司经理来到澄城县,与融资困难的企业现场对接,开...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