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隐蔽战线神秘“面纱” 读王双民长篇小说《一路朝北》
■孙鹏
前不久,当单位同事把其父王双民先生所著并有个人签名的小说《一路朝北》赠予我时,我很吃惊。早就听说同事父亲是国有煤炭企业的一名文化工作者,性情洒脱,多才多艺,酷爱根雕和写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离岗,赋闲在家。没想到年逾古稀的老先生,退休后还能整出一篇大部头来,而且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不由想起那句古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短暂吃惊之后另生几分谢意,于是说道:“没想到你还是书香门第啊!”同事听后一怔,回答:“我没遗传我爸才气,我遗传了体育。”我挺尴尬,本想说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但觉着话说多余,便说:“老爷子的书,我会认真读的。”
说到一定要做到,最近这段时间,我在闲暇之余精读了整部小说。王双民作为一名企业退休人员,应该说是一个非专业作家,能在含饴弄孙之余写出这么一部时间跨度大、各类人物众多、涉及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难能可贵。我想,如果没有他过去多年的文字工作积累,没有小说创作的情怀,没有对隐蔽战线工作的浓厚兴趣,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文字简洁流畅、故事框架均衡、情节曲折多变、人物形象丰满,从始至终充满着黑白分明、善恶有报,时时处处蕴藏着作者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的。
据介绍,作者为了写成这本小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前后历经十八载。这期间,他不仅调查走访了二十多个单位和部门,采访咨询了三十多个关联人员,而且实地考察了十多处重要遗址,从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于中共革命时期“西情处”的历史资料。抛开专业性不谈,这对于一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来讲,其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谓酸甜苦辣、冷暖自知。作者回忆说:“在西安采访期间,因为囊中羞涩,晚上住在阴暗、潮湿的旅馆地下室里,一早一晚在街头买两个饼充饥。”我国著名文化学者郑欣淼先生在书的序言里也赞扬道:“孜孜总是思齐意,十八春秋岂等闲。”
这部小说的最大看点,就是整部书塑造了一个扎根民众、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中共特工新形象——庞志柏。他出生于陕西关中地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先后在竞化高小、省立二中、沪申大学读书。他在求学过程中,接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看清楚了民族危难的根本原因,自觉走上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多年的隐蔽工作,古城西安在庞志柏眼里就是一个战场,既要学会隐藏自己,又要找准机会出击,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书中提及的西安钟楼、端履门、东大街、骡马市、西柳巷、竹笆市、药王洞、鱼化寨、三桥等地名,对我来说耳熟能详。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宝鸡大散关的豹子沟、澄城县的尧头镇、合阳县的夏阳渡、宜君的哭泉、旬邑的马栏镇、临潼的新丰镇等地,这些地方我都曾去过,所以书读起来很亲近,仿佛一幕幕电影镜头从眼前掠过,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书多了一种微妙体验。
书中除了塑造出庞志柏这样一名英雄形象之外,还有廖梦棠、丁吻月、沈钟、陈轲、梅登岩等一批信仰坚定、铁骨铮铮的中共隐蔽战线中的优秀人物。据作者介绍,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有生活原型的。
这部小说还有另外一个看点,就是语言上引用了不少乡言俚语,这一下子又拉近了读者的距离,好似与作者围炉夜坐,家长里短地谝闲传。
不说不笑不热闹,猜得出,生活中的王双民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喜欢交朋友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贾琳娜)近日,澄城县医院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集中宣传月”活动。工作人员通过...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