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塔九嘴十八原” 王顺利
居住在新区一隅,闲时常步足郊外乡村山野,农院小巷与乡党闲谝,深知华原腹藏乾坤,是一处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在耀州城,有一句流传了二三百年的俗语,“三塔九嘴十八原,三座戏台面朝南。”便可说明一二。
何谓“三塔九嘴十八原”,何谓“三座戏台面朝南”?
先言三塔。三塔指的是耀州境内的三座古佛塔,百寺塔,神德寺塔,延昌寺塔。百寺塔地处安里乡柏树塬村。据介绍,柏树塬原为“百寺院”同音之讹误。之所以称“百寺”,则言其寺院之多,地名“安里”,原为“庵里”,即僧尼之庵,与寺院一体。“百寺塔”为寺院建筑之一,其六面七级,一层中空,二层以上为实心。原寺内有殿、阁、楼等,可见寺院当年建筑规模之大。
神德寺塔,三塔之魁首也。坐落于耀州城北步寿塬,塔八面九级。因建筑时代久远无从考证,省文物部门椐建筑风格鉴定其为宋代修建。该塔是耀州城最古老,最雄伟的地标建筑。2004年,对塔体复修时,塔身第四层塔窗存有唐人所写《金光明经》卷本,因而得以面世。
延昌寺塔则立于赵家坡村西南方向赵氏河畔。该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得名于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延昌公主。“公主天性独悟,厌居欲海。”一日私遁帝宫,始隐迹山野,辗转跋涉,谷岸村泉,雅称归栖之意。乃结草为庵,誓修苦行,虽寒暑屡迁,而其节不改。精节之外,乃手塑万佛,心祈冥祐,构立精舍。国人呼之曰“万佛寺”。寺内原有一座四面十级整石雕琢之造像塔,名为“魏洪造像”塔,髙2.6米,现移至药王山供人观瞻。
风和日丽的三月,我乘车至新区赵家坡村,顺村道步行,前往目的地——延昌寺塔。一路走来,村道两侧樱桃树泛起朵朵白花,成排成行伸展四肢,顺着山坡台塬铺开,与沟渠为伍,与柳絮相映,加上村姑搭梯修剪果树枝条,便构成一幅初春时节黄土塬恬淡宁静生活的山村时景图。
一路观景,不觉半个时辰便到了延昌寺的大门前,只见铁栅栏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大门内房舍无人应承。便拐弯取小道前往,不远便见一通高大石碑立于正前,上书“延昌寺”,下方注“铜川市新区下高埝乡人民政府制”字样,碑后刻有铭文。拾级而上,穿过一片松树林,高大的万佛塔便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之下,巍巍高塔直冲云天,风铃随风而动,清脆鸣响,荡彻山谷,悠远绵长。低处,因无院墙遮拦而显得宽阔的平地上,绿草荫荫,朵朵黄花点缀其间,显出一些生机。站在空旷处,幽静空灵,似乎时钟停摆,要不是高桥上时有车辆通过,这便是世外桃源。
前两年来此观瞻,见钢绳锁着塔身上半部,使倾斜的佛塔不至于倒塌,总觉得像是给圣贤脖子上套了枷锁一般,看后,让人心里难受。今日一见,以旧复旧,但倾斜的塔身像是受了委屈的孩童一般,站在那里低头不语。遂沉思良久,但愿它挺得住风雨,让怀古之人不忘乡愁。
时代在前进,西铜高速公路赵氏河特大桥从万佛塔前擦身而过,轰轰隆隆的车辆如流星般从桥上飞驶,我想,它会惊醒沉睡千年的延昌公主吧。
说了耀州三塔,再说“九嘴十八原”。
在耀州,黄土梁上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域称之为塬。“十八原”便指的是十八个以“原”命名的村庄,分别是:孙家原,倪家原,惠家原,杨家原,柳家原,傅家原,空头原,箭头原,柏树原,中原原,北原原,韩家原,石家原,肖家原,潘家原,狮子原,中条原,高窑原。
何为“嘴”?塬边向沟里延伸突出的丘、峁地形,三面临沟,一面有路通往塬上,耀州人习惯称它为“嘴”。“九嘴”则指的是,贺家嘴,桐华嘴,小王嘴,席家(血家)嘴,倒回(雒家)嘴,廓落嘴,杜家嘴,李家嘴,尤家嘴。
据了解,“九嘴,十八原”统计数与清乾隆二十七年汪灏《续耀州志卷.地理志》所列村堡名基本相符,反映了乾隆以前耀州地名的实际状况。
最后说“三座戏台面朝南”,这指的是耀州城内北门里关帝庙,陈家坪村,阿姑社村的三座戏台,戏台的台口均面朝正南方向。因一般戏台都面向北,耀州境内戏台与别处的相反,人们觉得不合常理且奇特,所以着意宣传。古时的戏台多与寺庙有关,寺庙主神大殿多坐北朝南,而演戏时为了酬神,故多朝北。如药王山通玄桥戏台面向药王大殿是朝北的。原城隍庙戏台同样是朝北,陈坪村太白庙,遥祭太白山神(太白山在其南),阿姑社戏台祭祀的阿姑神庙(娘娘神庙)其南边,北门里戏台祭祀的关帝庙神殿在其南边。
总之,在古代,人们在传统习俗上有不变的永恒,也有特殊的应变所以。任何事物因顺应当时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便变得自然,见怪不怪又理所当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乐通讯员耿怡颖)近日,记者从澄城县获悉,该县紧抓春耕生产节点,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春耕中狠...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