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搭炉子
在寻柴搭炉子的烦忧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即便今天用上了暖气和电热炉,再也不用为搭炉子的事发愁了,但我仍然怀想那些为搭炉子而烟熏火燎的日子
□ 王政
搭炉子取暖,在我,最早是上小学时。那时候,一到冬天,有的人家就用废旧的铁皮或者铁皮保温瓶外壳,和铁丝、泥巴等,做成手提的小火炉,每天早上生着火,烧旺,再带一些玉米芯,让孩子提着去上学。有的提到学校,火就灭了,得重新生炉子,把教室里弄得一片烟雾。尽管如此,我那时仍是羡慕带火炉的孩子。
那年月,家里冬天是不搭炉子的,天冷了,下雪了,没事就坐在炕上,炕是连着锅灶的,一做饭烧水,炕就是热的。
真正对搭炉子有体味的,是我到澄城工作生活以后。先是到一家食品厂上班,分给我与人合住的房子里,靠窗的墙根有一个砖混的小土台,问了合住的人,才知道那是火炉。我去时是十月份,一个多月后,天就渐渐冷了,厂里居然给每人分了一堆块煤。我们很快就把房间里那个貌似土台的火炉搭着了,房间是向阳的,有了火炉,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冬天还可以过得如此温暖。那个冬天真是过得惬意!不上班的日子,我就待在房子里。房子里除了炉子就是两张单人床,以床为桌,我写了自以为很满意的一篇文章《冬天之美》。
第二年我被调到局机关上班。机关实行宿办合一,一个人一间房子。冬天照例分了块煤,我请同事在门口的墙根用砖和泥盘了个炉子,但是,搭炉子的引火柴对我却成了一件不大不小的费心事。记得有一次回老家,返回单位时,我居然想起我的炉子还没引火柴,于是顺手从老家院子捡了几根平时家里烧饭用的木柴,和行李装在一起带到澄城。那几根木柴,和我一起先是摩托车,再倒中巴车,又转大巴车,辗转一百多公里,才实现了它的价值。
几年后,局机关拆迁改造,我工作单位调整了,也不再是单身一人,而是拖家带口租居在县城西边的城中村,炉子也换成了铸铁炉。但是找引火柴的问题依然是一个看似细小其实很大的问题。出门上街,看到哪儿有拆迁,我便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角角落落,希望找到半截破损废弃的木窗棂、烂木板之类。一次去西河沟散步时,无意间发现沟畔上有一片多年无人看管的苹果园,果树都不大,但枯死了好多,让我兴奋了好长时间。那段日子,引火柴没了,我便去那片苹果园,折一些枯死的苹果树枝。也不用借助刀斧,手扳脚踹,三下五除二就弄一大堆。这些枯枝很易着火,十分好用。再后来,终于在沟底的一个低洼处找到一小片灌木丛,好多枝条不但自然枯死而且比较粗壮。周末的中午,一个人下去,同样是手扳脚踹,满头大汗地弄了一大捆干树枝,在旁边找根藤蔓捆扎好,气喘吁吁地从西河沟的羊肠小道上扛了回来。
就这样,在寻柴搭炉子的烦忧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即便今天用上了暖气和电热炉,再也不用为搭炉子的事发愁了,但我仍然怀想那些为搭炉子而烟熏火燎的日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佳)10月26日,省妇联副主席党洁率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第五督导组来渭,对2011-2020年全省妇女儿童发展“...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