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榆林有了“文明范儿”
本报见习记者 张占林
城市的发展不仅在高楼大厦更在人心。撤地设市20年来,榆林一次次向不文明行为宣战,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机动车礼让行人、排队上下车等文明习惯,“榆林好人”评选活动,不断推进“文明榆林”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城市因文明而更美
“刚到榆林时,有三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肆虐的黄沙、随手乱扔的垃圾和背街小巷里随意大小便的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小公园、街道都干净整洁,垃圾归类放置……咱们榆林是越来越有文明范儿了。”杨俊峰感慨道。
杨俊峰是陕西澄城人,2001年他北上榆林,来到当时的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求学,之后就一直在榆林工作、安家落户,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榆林撤地设市以来渐渐培养出来的“文明范儿”。
“以前,去公园散步时常会看到有人把花摘下戴在头上或拿在手上、踏入花丛中拍照……如今,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都自觉地站在花丛边与花合影,甚至即使身边没有垃圾箱,也会将垃圾随身携带直至投放到垃圾箱内。”杨俊峰回忆道。
一点点的改变,让榆林越来越有“文明范儿”。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榆林街头,垃圾清运及时、分类收集,街头的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学雷锋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各个社区街道,市民越来越感到温暖舒适、便捷高效……文明如清风,滋养着每个榆林儿女的心灵,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因文明而愈加美丽。
文明出行扮“靓”榆林
“礼让行人,让人在过马路时更有安全感了。”家住肤施路的市民刘女士说,现在经常能够看到行人走过斑马线时,机动车减速并停在斑马线前文明礼让的现象。
文明出行关系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的平安幸福,也事关一个城市的社会形象和文明程度。20年来,榆林市不断拓展“礼让”内涵,从“礼让斑马线”升级为“五个礼让”,街巷路口交通秩序井然,礼让行人、有礼会车成为文明风景线,市民出行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
礼让的种子逐渐在市民心里扎根生长,乘坐公交,排队候车先下后上已成共识。排队等候电梯不争抢,乘扶梯有序站立,火车站、客运站的出租车排队候客,文明营运……在榆林市各医院、银行等各大公众场所,这样的排队礼让随处可见,市民的姿态是榆林文明的真实写照。
“榆林好人”不断涌现
榆林人热情好客、厚道直爽而有担当,形成了富有传统的良好风气。从延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榆林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从“三边义人”白文焕,到70年代农业典型高西沟、榆阳区女子民兵治沙连,再到黄河船夫任凤祥以及牛玉琴、石光银等一批模范,都是榆林文明的重要元素。
20年来,榆林市相继开展了8届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共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55人和2个团队、全国十佳美德少年1人、陕西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34人、“感动陕西人物”4人、“陕西好人”106人和5个团队、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23人、“榆林好人楷模”23人、“榆林好人”和“榆林好人”提名奖获得者2143人。
“评选出来的榆林好人,都是各行各业的典型代表,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标杆,随着好人的不断涌现,老百姓都有了鲜活的价值观,榆林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明意识也随之逐步提高。”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查房带教通讯员张惠侠姚榕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牵动着整个家庭。在澄城县医院,有这样一群白...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