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韭菜”成了增收“新法宝”

渭南日报 2020-01-14 01:06 大字

本报记者张向辉见习记者王怡

寒风萧瑟,冬雪纷飞,澄城县庄头镇宋家庄村的杜松林却忙出了一身汗。在村里的拱棚韭菜扶贫基地里,五十多岁的杜松林高兴地说:“今年头茬韭菜获得了丰收,一棚就卖了5000多元,韭菜一年要长三茬,算下来,一年能卖15000元哩。”

别看杜松林现在干劲十足、信心满满,三年前,他还是一位贫困户。2017年,杜松林的母亲因患脑梗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难以自理,只能卧病在床。为了给母亲看病,杜松林花了不少钱,家里的几亩庄稼地更是无暇顾及,日子一下子过得紧巴起来,当年,杜松林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2017年5月至6月,村里的拱棚韭菜扶贫基地建成了,村两委采用“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五免一分”的帮扶方式,由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建设21个韭菜拱棚、育苗定植、提供生产用水用电、技术指导、组织销售和分户认领等政策,鼓励21户贫困户自主生产经营,参与种植。

“半亩拱棚韭菜就能让一个3口之家顺利脱贫!”村支部书记宋从喜告诉贫困户:“反季拱棚韭菜一个生产周期可收获三刀韭菜,一棚0.5亩,每棚每刀可达2500斤,总产量可达7500斤,每斤韭菜按均价1.5元计算,每棚收益便可达1万元以上。”

和许多村民一样,杜松林一开始也心存疑虑,“以前没种过反季韭菜,要是种不好,那不就赔了么!”听了宋从喜的介绍后,杜松林的顾虑全部打消了,他决定承包一座大棚。“村里不要求我们支付苗子钱,又与韭菜供应商联系,统一组织销售,签订价格协议,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杜松林说。

为了促进脱贫,村里还联系了合作社与农技部门对村民种植、养殖管理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并组织外出实地学习。同时,加了技术交流微信群,有问题及时向专家询问,提高了村民的技能,激发内生动力。

杜松林连续参加了多次种植、养殖管理技术培训,信心越来越足。新手上路,杜松林一有时间就泡在韭菜棚里研究如何种植,3个月后,辛苦有了回报,第一茬韭菜丰收了。2017年底,他靠着韭菜的收入,顺利脱贫了。“反季韭菜好管理、见效快,主要销售时间是从冬至到年根儿的这段农闲时间,我一个人就能顾得过来。”杜松林说。

“每天早晨十点先慢开封门,清理棚上面的露水,三四点来关棚,保持夜晚棚内的湿度与温度。棚内温度不宜超过25℃,湿度不宜超过75%RH…”如今的杜松林讲起韭菜种植经验来头头是道。

现如今,小韭菜成了村里的大产业,规模也从原先的21棚扩大到69棚,韭菜上市后,更是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来这里收购的客商越来越多,杜松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走进杜松林的韭菜大棚,一簇簇翠绿的韭菜格外耀眼,一股浓郁的韭菜香扑面而来。“韭香引来八方客”,杜松林不由憧憬着:“村里的韭菜销路正旺,今后我可得鼓足干劲,争取能自己投资几个大棚韭菜,让家里的日子更红火!”

新闻推荐

澄城县 “戴盔亮尾”守护群众出行平安

12月19日,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村村委会,民警为村民佩戴安全头盔。连日来,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针对辖区冬季道路交通实际情...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