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云浪:带领村民唱响“致富经”

陕西农村报 2020-01-01 20:30 大字

成云浪(左三)向澄城县委书记王万庆(右二)介绍马村的优质苹果。

本报记者 王军锋 刘晓林 文/图

20世纪80年代初,澄城县尖岨村村民成云浪自费购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平时用来拉货,农忙时给人旋地。由于勤快肯干,成云浪很快成了“万元户”。

1995年,成云浪担任尖岨村村主任,1998年担任尖岨村党支部书记。那几年,成云浪看到村里发展落后,心里不是滋味,发誓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成云浪的朋友建议,尖岨村可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操作简单,收益可观。可是,建好一座大棚需要投资六万元至十几万不等,光这一项费用就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

后来,成云浪与村干部向银行贷款,再加上他垫付的资金,建起了18座大棚,种上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2013年,大棚蔬菜喜获丰收,一座大棚毛收入六七万元。

大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打消了心中疑虑。成云浪赶紧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到山东寿光实地参观。返回后,很多人陆续建起了大棚。2014年,尖岨村并入马村,开始了规模种植大棚蔬菜,并建立澄城县美丽尖岨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数量由开始的18座增至现在的150余座。同时,成云浪把全村的贫困户纳入大棚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千元,增至现在的近万元。村里年产值500万元以上。2016年,马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里投资1800万元建起集生产、储藏、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果品交易市场,并投入运行。现在,村民不出村就能进行交易,方便快捷。

近年来,马村先后硬化巷道22公里,衬砌巷道排水沟6200米,新安装路灯310盏,拆除旱厕、临建厕所321个,净化巷道105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8年,马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我家兄妹多,家庭条件不好,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成书记的建议和帮助下,2013年我盖了一座大棚,背负了十几万元债。一开始,我心里很忐忑,怕大棚没收益,没想到当年就收入6.4万元。”马村二组村民成夏娃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夏娃把债务还清了,2016年实现脱贫。手中有了钱,他还修缮了家中房屋,改善了住房条件。去年,成夏娃添置了一辆小轿车,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这都归功于大棚种植,归功于成书记的眼光。成书记把集体的事当自家的事,真是一名好干部。”成夏娃感激地说。

对于村上未来的打算,成云浪表示,今后马村会继续提升大棚种植蔬菜品质,提升群众种植技术,条件成熟后要发展大棚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

新闻推荐

又见芮国 跨越三千年的盛世回眸 澄城刘家洼考古文物走进国家博物馆

通讯员师志刚秦川渭水八百里,周秦汉唐三千年。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滋养,秦岭护佑,创造了周秦汉唐这样的盛世往昔,成为中华...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