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风采 他带领村民搞大棚 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千元增至近万元
2019年10月,成云浪获得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垫付近200万元帮村民建大棚发展产业和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现在的近万元,大棚数量由最初的18个增至现在的150多个,2016年村子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10月还获得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他就是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党支部书记成云浪。
最早成为闻名乡里的“万元户”
成云浪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他所热爱的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成云浪自费购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平时拉货,农忙时节他便开着拖拉机给人耕地,由于踏实肯干赚到不少钱,他成了闻名乡里的“万元户”。
后来当其他人开始购买拖拉机时,1997年成云浪自费8万9千元购买一台联合收割机,第一年就赚到了八九万元,收回了成本。
1995年成云浪开始担任尖岨村主任(尖岨村后来与别的村合并为马村),1998年担任尖岨村书记,“那时村里事务相对比较少,为了家庭生活还必须做些其他事情,有空闲了就外出赚钱。那些年自己确实赚到一些钱,在村里算是经济条件最好的,但看到村里还有些人非常贫困心里不是滋味,就想着怎么才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成云浪说。
人均年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近万元
“2012年在与朋友交谈时,朋友建议我搞大棚种植,而且其他地方有成熟经验,经村两委会讨论,决定搞大棚种植。但很多村民心里没谱并不愿做大棚种植,其次一个大棚需投资六万至十几万不等,光费用问题就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
最后成云浪与村干部跑银行贷款,用贷款和成云浪垫付的资金建起了18个大棚,种上了西红柿、黄瓜等品种,2013年大棚蔬菜喜获丰收,一个大棚毛收入在六七万元,同时,还从山东省寿光市请了两名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
大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打消了心中疑虑,很多村民心动了,成云浪还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到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返回后很多人陆续建起了大棚,大棚数量由开始的18个增至现在的150多个,把全村的贫困户也纳入到了产业里,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现在的近万元,现在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同时,村两委会也渐渐摸索出了“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的扶贫合作模式,2016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投资1800万元集生产、储藏、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果品交易市场投入运行,现在村民不出村就能进行交易,更方便快捷。
2018年马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成书记把集体的事当自家的事做”
对于马村现在的变化,马村二组村民成夏娃有很多心里话:“成云浪头脑活泛,他始终没忘记咱们村里的人,在他带领下村里搞起了大棚种植。我家兄妹多,家庭条件一直不好,还是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在成书记建议和帮助下,我盖了一座大棚,背负了十几万债务。一开始心里很忐忑,怕大棚没收益。没想到2013年当年就收入6.4万元,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家看到我挣到钱了,很多人都上门询问我情况。”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夏娃债务还清了,2016年靠自己努力实现脱贫,手中有了钱,他把家中房屋进行了修缮,住房条件好了很多,家中还购买了三轮摩托车。最让成夏娃高兴的一件事是今年又添置了一辆小轿车,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红火了,这全都归功于大棚种植,归功于咱成书记的眼光。成书记把集体的事当自家的事做,是名好干部。”
今后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提升产品附加值
对于未来的打算,成云浪表示,今后会继续提升大棚种植蔬菜品质,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提升群众种植技术,条件成熟后会发展大棚农产品深加工,让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新闻推荐
东周大墓金权杖揭秘春秋芮国 “周风遗韵”展出文物300余件,铜器铭文均和“芮”有关;史册中罕有芮国记载
金首铜鐏权杖昨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将考古现场“搬进”展厅,设计了依出土状态...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