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在渭南开幕 600余件花馍作品惊艳亮相

三秦都市报 2019-05-12 02:30 大字

精致漂亮的花馍吸引游客驻足本报渭南讯(记者杨晶)5月10日“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在渭南市临渭区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件花馍作品惊艳亮相。

此次花馍艺术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为主题,主旨引导民间艺术传承人用最传统、最本真、最中国的方式创作出符合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和当今生活的经典作品,表达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福。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联、渭南市政府主办,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渭南市文联、渭南市临渭区政府共同承办。

据了解,此次花馍艺术节从5月10日至12日举办,为期3天,市民可以免费参观,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会馆内共有38个展位,分别展出了山西“岚县”面花、甘肃“庆阳”面花、新疆“昌吉”面花、山东“胶东”面花以及渭南各县(市、区)等极具当地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会馆外的37个展位上除了美轮美奂的花馍,还有皮影、草编、黑瓷、剪纸等非遗作品展示。

此次参展的620件花馍作品,是经过专家评审耗时1个月,按照公平、公正、地域兼顾的原则,从全国报送的1400余件作品中选出。这些作品从选料、工艺、样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民俗礼仪文化等都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汇、融合、传播、演进的过程,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是瑰宝。

“这次有幸能在家门口看到全国各地的精品面花艺术作品展示,这趟渭南来得真值!民俗艺术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值得大力推广和传承。”从西安市临潼区专程赶来参观的郑先生高兴地说。

渭南素有“华夏之根”的称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全市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109项、市级287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量均居陕西省前列,是著名的“戏曲之乡”“鼓舞之乡”、中国皮影艺术之乡。花馍作为渭南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孩子满月到婚丧嫁娶、从节气礼仪到生辰祝福,千百年来,花馍一直伴随着渭南百姓的生活。目前,渭南下辖的澄城、合阳、大荔、华州4个县区的“面花”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新闻推荐

诗词热引发年轻人创作热情 90后的他们,把生活写进古典诗词

文化热点在唐诗的故乡陕西,诗人一直是奠定西安这座城市人文气质的关键,毕竟我们从唐诗里了解了一个盛唐。而在今天,你留意过...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