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镇西河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太湖周刊 2019-04-26 10:18 大字

近年来,寺前镇西河村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村集体+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当前正是黑木耳采摘的季节,在西河村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新鲜木耳。据基地负责人叶文革介绍,他从池州学到木耳栽培技术后,于去年2月份与村集体合作,承包了100亩荒田荒地,先后投资110多万元栽培了菌棒40万棒,到去年10月份开始收益。现在已经摘了木耳两万多斤,产值50多万元。

该基地采取“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20多户贫困户进行对接,通过公司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一起发展,并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李彩华说,“这个基地建起来过后,我天天到这里来做工,一天能挣百把块钱,现挣了四五千块钱。”

到目前,通过发展木耳,该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多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千多元。

除木耳产业外,由于山场资源丰富,茶叶产业一直是西河村的主导产业,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有3千多亩,村集体茶园100多亩。近年来,村里通过扶贫政策积极支持贫困户发展茶叶、油茶等产业,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这里摘茶叶有时候200块钱一天,一季茶叶能挣功五六千元。另外家里还发展了茶园,到成林时差不多能增收六七千元。”贫困户梅庆华说。

为进一步做大茶叶产业,村里又投资兴办了茶叶加工厂,使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1万元。再加上光伏电站,村集体收入去年达30多万元。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梅加学说,通过茶叶、木耳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60户,平均增收1万多元,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增收途径,同时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达到贫困户和村集体双赢目的。(融媒记者胡治进梅大宋)

新闻推荐

黄芩能迎来黄金期吗? 我国黄芩资源分布

我国黄芩资源分布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