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说半阁城
行相斌
半阁城,合阳一个很普通的村庄。
半阁城却很美。黎明,乳罗山的晨露由东飘来,沁人心扉;傍晚,大峪河的夕阳染红村野,让人醉迷。虽是渭北高原一块普通的地方,但自然风光确实不同寻常。尤其到了仲秋,“霜林晚醉迷红日,风木秋声荡碧空”,好一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迷人景象;“高阁依层嶂,凭阑俯大河。苍然秋色远,隔水夕阳多”,彰显着“空中楼阁”的独特魅力,它与相隔数里的“秦城秋风”完全可以媲美。难怪,聪明的先辈们给它起了“半阁城”这么好的乳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么一直爱昵地叫着。
半阁城最初叫长城头(方言:绰石头),是大峪河东岸的一个小村。早些时候村中仅20来户人家,都居住在这小小的城郭里,为长市口村的一部分,故也称长市口。现在隶属七一社区,人口368人,以雷姓为主。大约在道光年间,吏治混乱,民不聊生,地方治安不佳,抗暴斗争风起云涌,为保一方安宁,举族一致实施夯寨筑城工程。数月之后,一座南北宽120多米,东西长160多米小城屹立于大峪河东岸,并与秦长城连为一体。雷氏家族自清初从井溢村迁来,已至二十二世,世代以农耕为重,守道义,遵祖训,讲诚信,崇恭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落建设井井有条,可算得上王村塬上的“土财东”村。第十三世孙雷卯森在清光绪二十一年的谱序中写道:“村之称长市口,非无其说也,里父老谓处长城上,因以为名。是说也,予窃疑之,夫既以是起见,何不以直称长城村?如邑北乡长城也。”由于这里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商贾很多,集贸兴旺,“借市名村,佥曰长市口。何时人不察其由,又呼吾村为半阁城?”“遂随口呼,由是藉藉”。阁,在汉语里的解释为:“风景区或庭院内坐落在高处的建筑,造型雅致,可以凭高远眺”。独体称之阁楼,群体称作楼阁。他们的老祖宗把“阁”字镶嵌在村名之中,借以昭示这里的自然之美和城池建筑之壮观。前面加个“半”字,说明村子地势较平坦,或与身后的秦长城相比,它似乎矮了一半;或与那些亭台楼阁媲美,却又稍逊一些。虽为“遂随口呼”,却把所有的期盼皆融于村名之中,充分显现了半阁城人的聪颖、智慧和谦逊。彰显的是半阁城人的精神风采和文化素养。
半阁城地理位置重要。清光绪二十一年所修《雷氏族谱》中有段详细记述,“余览地图,宋元之时,此间为山林,尚无人居,多有贼党蚁聚,南北往来第一要口,朝廷遣将守御,闻名遐迩。人喜食宿厚贿与成事者,交易纷纷,日久成为集市。”据说,远古时期,许多人类文明就在这里演绎。从这里向东长长的洼地上,散落着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制陶遗址和陶片。到了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仅一墙之隔,一边是意欲吞并六国的秦国,一边是鼎足三晋的魏国,金戈铁马,征战不息。由汉到清的两千多年里,这里一直是重要的驿道和关隘,人流熙熙。辛亥军兴,各路军阀都图谋在这里驻军,以扼蒲城、澄城、大荔来犯之敌。民间传说,1928年,耿庄部与王狮子部激战于露井一代,耿的部下发出了这样一份战报,说:“我军所向披靡,顽敌闻风丧胆,早上我军占领了上市口,中午攻克了半阁城。”上级接到捷报,并不知这个城有多大,欣然提笔,通令嘉奖。据说,那时的军用地图上,王村塬那么一大片,只有半阁城标在上面,足见战略位置的重要。
半阁城历史辉煌。1948年11月,西北野战军二纵发动了乳罗山战役,独六旅越过大峪河,先在半阁城短暂休整和部署,然后绕过良石城,围歼了驻东马村敌四三一团,俘敌11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半阁城人目睹了这场战役,也以各种方式支援了前方。而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却在报刊上大肆渲染战绩。民俗专家史耀增先生说,有朋友告诉他,自己曾在西安亲眼见过这则消息,说胡宗南的部下在西安到处登报,把他们在渭北的战况吹得神乎其神,报载:“国军在渭北连克五城(良石城、渠西城、长洼城、肖家城、杨家城),即日,将收复半阁城”。南京政府那些官员看后,发电祝捷。殊不知,这六个城加起来人口也就1000多人,而敌人的足迹就根本没有踏进半阁城。
遭到重创以后,盘踞乳罗山的一四四师企图向西集结,西野部队故意放纵,四三一团放弃要隘东进新池,诱敌至蒲城县永丰镇后,西野三个纵队从东、西、南三方猛扑上去,歼敌整编七十六军,活捉军长李日基。二纵就是趁着夜色,从半阁城村西翻过大峪河沟参加了这次战役,笔者父亲作为支前民工也随军前往。在他的回忆中,合阳参加支前的人很多,而且士气很高,同行的就有半阁城不少青壮年。他说,任务完成后,回来那天晚上就歇在半阁城,这里已经接纳了不少伤病员,群众非常热情。
半阁城,当地人直呼“半个城”。对于村名的来历,有许多传奇说辞。一说,该村的城墙南面借助的是秦长城城墙,村民们当年筑城时,只筑了三面,故曰“半个城”。一说,该村处于长城北边的平坦地带,从北边观之,只能看到城墙而看不到长城,视觉中有“半个城”之感。村头照壁上就有这样一段阐述:“其初缘,凡至吾村者,只见北边有城墙,不知南边实践乎长城,遂随口呼。”流传最广的应该是一则美谈,说很久以前,王村塬上有个神偷,名叫巴娃,盗窃的本领非常大,能飞檐走壁,能在滚烫的油锅里捞钱,闹得四邻百村鸡犬不宁。半阁城人不堪滋扰,于是,大伙儿一合计,筑城防范。正当城郭快要完工之时,巴娃来到工地,屁股一撅,蹶到丈五高的城墙上,笑嘻嘻地问:“你们筑城干啥?”答:“防贼,防巴娃。”巴娃又问:“你们认识他吗?”答:“不认识。”巴娃一本正经地说:“你们别劳神了,巴娃防不住。”众人不解,问:“为啥?”巴娃答:“巴娃已经上到城墙上了。”众人目瞪口呆,从此,工程停了,“半个城”由此而得。史耀增先生也曾撰文说过这段传说,由于版本较多,故“神偷”的名字也说法不一。在走访中,一在县修造一厂退休的雷姓职工谈得比较确切,他说:“把‘半阁\’呼‘半个\’,首先是口误,加上文化缺失,方言渗入,形成了这种错觉。第二个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风雨把南边的长城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其余由老祖宗筑的三面还在,这一毁,在人们眼里,‘半阁\’就便成‘半个\’。时间长了,‘个\’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有了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西从峪岸到金湄,一带頽垣势逶迤。”如今,秦长城没了,半阁城的城墙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新别墅,笔直平坦的巷道里,整齐有序的电杆一字排列着。村西的铁路,村东的公路,不远处的高速公路,昭示着这里是交通要道。在新农村建设中,新一代半阁城人将用妙笔把老辈们梦想的“阁”字书写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闻推荐
本报澄城讯(记者冯战武通讯员党聪惠)“我反映电厂家属区锅炉烟囱,常年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后,这个烟囱很快就被拆除,县委、县政...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