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穷帽当“头羊”

渭南日报 2018-08-22 01:05 大字

本报记者史王萍

翟书民,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人,3年前他还是背负着十几万元债务的贫困户,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提前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他致富不忘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邻,去年他帮扶10户贫困户,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大棚,脱贫致富。

说起翟书民的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他先是从事生猪养殖,结果遭遇猪价暴跌,不仅血本无归,还债台高筑。老母亲常年吃药,加上儿子上学的花销,家庭的重担压得夫妻二人直不起腰,半年时间他头发全白了。

后来,他把目光投向投资少、风险小的蔬菜种植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虽然辛苦但到头来也没挣到钱。

连续的失败和打击,让翟书民明白:务农不能靠力气,而是要靠技术。于是,他千方百计学习种植技术,向“高人”求教,啃书籍,看光盘,不断总结学习。

眼看着种植的西红柿丰收在望,但一场罕见的秋霖,让他的西红柿全烂了,损失巨大,几近绝收。

无奈,翟书民与几位种植户专程跑到泾阳、阎良、杨凌等地考察,决定放弃露天种植,从西农大引进了大拱棚。然而,因为大棚蔬菜技术要求更高,管理更细致,他种植的大棚甜瓜、西红柿还是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让他吃尽了苦头,没有任何收益。

至此,翟书民深刻地认识到:只靠自学摸索,不进行系统深入学习,没有市场观念,压根搞不好大棚。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渭南市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和全产业链开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特色...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