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花木

渭南日报 2018-08-15 00:00 大字

澄城中学 郭军平

文学作品有多大的意义,不写作品行吗?当然行,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任何掌管实物或者物质的似乎在人们的观念中都很重要。当然,吃喝拉撒人生大事,不谈物质,何来精神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马克思都讲物质决定意识。不谈物质,何来精神?这话在理。但是,在物质得到保障之后,不谈精神,还一味谈物质,恐怕就要算“物奴”了。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的弊病都是“物奴”现象引起的。“物奴”现象主要体现在贪吃贪占,物质攀比,一味追求金钱利益,忽略人生精神追求。试想,短短的人生,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物质财富上,岂不是活着苦恼?活着无趣。人活着不能一辈子像蜗牛一样背着沉重的壳,这样岂不太累、太苦?人活着,毕竟与动物不同;人活着,还要找趣味,找精神的乐趣,精神的追求。

在众多的精神追求里,譬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前人毕竟已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他们的精神成果永远学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师巨擘,堪为我们精神追求的榜样和标杆。当然,对我们凡夫俗子而言,成不成为大师,这倒不重要,关键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充分与大师对话,充分享受在大师给我们创造的精美艺术食粮中。试想想,人一生钻在钱眼里,品味不到这些精神产品,岂不可惜?有什么样的成人,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世风,就有什么样的下一代。在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倘若还不能走出“物奴”现象,岂不悲哀?其实,对于人心、道德、学问、修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艺术教育,即美育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就严重欠缺,功利主义、分数至上的思想依然严重。这种教育现象归根结底还属于生存教育,达不到素质教育层面,更遑论艺术教育。国人生存第一、争先恐后的现象至今毫无改观。其实,教育的本质还是发现人、培养人,让孩子们各得其所,各擅其长,既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又能够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发挥其内在的潜质,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那么,文学写作,究竟有何作用?我想打个比方:文学如花木。文学和花木一样起着调节环境的作用,给人以生机,给人以享受。任何时代,只要是文学繁荣的时代,我想,人们的精神世界都不是枯燥的、荒凉的。试想: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在劳动之余尚且吟唱着那些美丽的歌谣,那是何等的浪漫和幸福?尤其是在《诗经》和《离骚》作品里,那么多的诗句竟然和那么多美好的植物花草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诗意浪漫的艺术世界,这岂能不让人佩服我们的古人?假如在没有文学的时代,那境况岂不就像处于一座荒凉的沙漠。试想荒漠里让人生存,那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一个世界啊!人之为人,毕竟不同于物。荒凉的时代不长草木,那样将意味着什么,岂不意味着这个民族的逐渐衰亡。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消亡了的民族,有什么可观的文学作品?而那些强盛的民族,强盛的时代,岂不都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而这些美好的文学和艺术,都必将像美好的花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后人,他们的民族,鼓舞着他们的后代树立起民族的自信,承续他们的文脉,焕发起一代又一代民族的创造活力和生机。

今天的我们,还有众多默默的文学工作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正是在做着培植花木的工作。培植花木的工程在于长,在于久,所谓的“久久为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我们不求不朽,只求我们的作品能够像一棵又一棵美丽葱郁的花木一样滋养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塑造美,塑造善,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在持续不断地写,坚持不懈地写,就像栽植花木一样,我们期望我们的环境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也许,只要这个群体逐渐壮大起来,那么,我们的世界岂不是走到哪儿都是葱郁一片。

新闻推荐

澄城县第十届青少年艺术大赛落幕

本报讯(记者王文越)日前,澄城县第十届青少年艺术大赛决赛在古徵公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自7月初启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