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一园走活“三步棋”

渭南日报 2018-05-02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冯战武通讯员王怡衡

  编者按: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市场,难以通过产业稳定增收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和带领小农户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上缺乏载体和平台,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和瓶颈。面对这种困局,澄城县结合县情实际,统筹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出扶贫产业园村村全覆盖的思路,积极建设扶贫产业园,走活“三步棋”:一是产业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户;二是为壮大集体经济搭好了架子;三是为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了平台。 

  

  澄城县韦庄镇东白龙村流转土地285亩,2017年9月动工新建温室冬枣扶贫产业园,通过“村党委+合作社+园区+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产业脱贫引导资金入股,股金分红的形式,吸纳40户贫困户发展温室冬枣产业,每户年分红1000元以上;产生效益后,贫困户除打工收入外,每户年享受扶贫园5%保底2000元的收入分红。该扶贫产业园建成后,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50万元。

  庄头镇宋家庄村采取“镇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帮扶单位+园区+贫困户”的模式,2017年7月开始建设设施韭菜扶贫产业园,贫困户每户1棚拱棚韭菜,全村21户贫困户全覆盖,选用寿光雪韭新品种,引进甘肃武山拱棚韭菜反季生产新技术,采用“大膜+2至3道防寒保温膜”增温保暖,每年可收割反季韭菜两刀,丰产期每棚产量6000斤以上,贫困户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2018年元旦、春节已收割韭菜两茬,棚均产量4000斤,贫困户户均收益5000多元,最高达到6000多元。

  这是该县在扶贫产业园发展中探索出一园走活“三步棋”的缩影。

  澄城县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致使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生产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产业链条短、效益不明显,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市场,难以通过产业稳定增收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和带领小农户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上缺乏载体和平台,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和瓶颈。

  去冬以来,澄城县委、县政府综合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等多种因素,提出扶贫产业园村村全覆盖的思路,通过产业园建设,走活“三步棋”,即:产业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为集体经济壮大搭好架子,铺好底子;为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培育载体,实现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达标脱贫摘帽。(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渭南工业崛起之路

    本报记者刘李佳  长效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推进工业稳增长;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新型工业聚集步伐;围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