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奔小康 ⑨ 渭南:勤劳换来满地春
一望无际的新颖智慧农业园区。
菜农在莲菜池里收获莲菜。
专家在庄头镇郭家庄村为村民现场讲授樱桃树修剪技术。
本报记者 武丹
渭南,八百里秦川最宽阔地带,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正在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359个现代农业园区,153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5691名新型职业农民……岁末年初,虽是寒冬,但当记者走进秦东大地时,感受到的,却是田间地头的春天气息;观察到的,是产业发展的春天气象;体会到的,是干部群众铆足了干劲,追赶超越的滚滚春潮。
站在渭南的广袤土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春的存在。
春景——
农业园区充满希望
2017年12月19日上午大荔县羌白镇白村
位于羌白镇白村的新颖智慧农业园区里,春景满园。
193座日光温室大棚,3座无土栽培大棚,无论走进哪座大棚,记者的眼镜总是立刻被蒙上一层水汽,整个人热得需要立即脱掉外套,把袖子撸得老高。挂在空中的数码温度计显示,棚内气温28.6℃。
大棚里,翠绿的乳瓜两天摘一次,粉亮的西红柿一棚就种了22种,红红的草莓无土栽培,娇艳欲滴……在占地16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里,各种蔬菜、水果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场。棚里棚外,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2013年,白村党支部书记霍新颖和乡亲们一起筹建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2016年,陕西省水务集团与村上合作注册成立了陕西省水务集团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4550万元先后建成大棚、育苗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和智慧农业中心,园区得以升级,更名为新颖智慧农业园区。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超”的“5+”经营管理形式,园区或雇用周边的农民来此务工,或以每亩两万元的费用将大棚承包给村民,并免费提供管理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为其联系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园区已容纳152户经营户,年用工达1.5万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400万元,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重要阵地。
眼下已经摘完了最后一茬辣椒,距离冬枣发芽还有一段时间,但田进仓夫妇仍天天在6个大棚里忙着。
“2017年我种了4棚冬枣,2棚蔬果,毛收入17万元呢。”说到这里,因儿子生病欠下20万元外债的田进仓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蹲在冬枣树下,他指着地膜里新培育的8000株甜瓜苗自信满满。他表示,决不能辜负园区提供的好条件,要好好干,争取两年内还完外债,早日脱贫。
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安告诉记者,为了弥补传统农业发展短板,最大限度抵御农业市场风险,2017年,园区再次投资1.2亿元,启动了1万平方米育苗玻璃日光棚、986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7860万平方米万吨冷库、8650平方米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届时,园区将容纳经营户280余户,间接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200个,带动贫困户150余户300余人。
“我们大荔现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瓜果菜生产基地。”农业局原副局长雷孟师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他告诉记者,大荔现已建成粮食、蔬菜、冬枣、畜牧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40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各类园区总面积达19.4万亩,产值超过17.5亿元。
春雷——
“三变”改革催生发展活力
2017年12月20日上午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
大雪节气的前两天,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召开了“千亩莲菜种植项目”年终分红大会,179户贫困户每户收到了“贫困股”分红300元,这个社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始有了实效。贫困群众说,这是社区的“春雷”,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这些分红完全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见到毕新社区党支部书记秦志坚,他就从这个“春雷”开始,跟记者讲起了社区的故事。
毕新社区由秦家、王宿、北刘3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4708人,耕地面积9980亩,其中河滩地有5000余亩。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明确,有效监管缺失,1000余亩河滩地被少数村民自行开垦,集体资产严重流失,阻碍了村民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2016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华州大地悄然启幕,以集体“三资”管理为契机,毕新社区也开始“清产核资”,竟“清”出大片亟待开发的河滩地。同年8月,召开多次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后,毕新社区下发《告广大村民书》,各村民小组组长入户讲解政策,“护滩队”巡逻值守一个多月,1200亩河滩地终于回归集体。
安徽的莲菜代办商黄治成被渭河边上的千亩沃野所吸引,2016年,他以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了全部河滩地,当年就为村里增收了60余万元。
2017年7月20日,社区成立了毕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1335户4470名村民拿到股权证,变成了股东。
秦志坚告诉记者,毕新社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村民意愿,设置了以人口界定成员数为准、一人一股的人口股,以流转土地面积为准、一亩一股的土地股和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脱贫即脱股的贫困股3大股,在激发沉睡资源、让资产快速回利的同时,带着贫困户一起奔小康。
关系“明”了,资源“活”了,借助蔬菜基地的优势,毕新社区持续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2016年,1000亩核桃、620亩山药、600亩红桃、300亩黄花菜喜获丰收,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至8000元。预计2018年,新栽种的300亩芦笋采收后,年人均纯收入可上万元。
“原来的烂泥滩已经变成黄金湾啦!”社区第一书记左争气告诉记者,2017年,毕新社区围绕千亩莲菜池打造渭滨江南生态产业园,目前已完成前期投资3100万元,园区景观道路绿化、水电路、音乐喷泉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成,农田水利灌溉及配套设施已经完成。
2018年,毕新社区还将统筹各种扶持资金和产业项目,自主开发园区里的休闲娱乐设施,计划建成120亩人工景观湖供游客垂钓,在河槽至大坝内发展油菜1460亩,收割后轮种水稻,把园区逐步建成一个有水有花、有菜有粮的现代生态产业园。
截至目前,像毕新社区这样,以产业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华州区9镇1办135个村(社区)已全部启动。其中,62个村(社区)的改革措施已基本到位,70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共核清资源性资产64.4万亩,经营性资产4449.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5090.2万元。
春风——
职业农民带富农村
2017年12月21日下午澄城县庄头镇郭家庄村
在澄城县,农民正在成为受欢迎的职业。在职业农民身上,人们总能感受到春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温暖的春风一般,给村民带来致富的希望。
在澄城县农广校校长周巧红的带领下,记者在庄头镇郭家庄村见到了李忠贤。他正在联系山东的樱桃种植专家,邀请他们来村里给村民进行果树修剪培训。
“发展现代农业,没有技术不行。”李忠贤说。
1985年,高中毕业的李忠贤当上了郭家庄村村委会主任。为了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他到全国各地“取经”,在村里发展起了3800亩苹果产业,让郭家庄村迅速跻身富裕村庄的行列。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盲目扩大,2000年以后,苹果销路不畅,李忠贤15年的“致富梦”眼看做到了头。
李忠贤再次跑遍了全国,一边考察、学习,一边研究、总结,又在村里张罗种植大红樱桃。2004年,他把大红樱桃卖到了每公斤20元。
李忠贤回忆说:“有计划、成规模,才能把一个产业发展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先后带领村民参加了百余次技术培训,每年强化培训技术员50余名;多次带着村民到山东考察,专门学习樱桃品种更新、储藏运输、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经验。
2014年,澄城县开始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县农广校推荐,李忠贤破格成了全县第一批高级职业农民。
几年来,他带领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放弃了传统农作物种植,将郭家庄村的樱桃产业发展至8360亩,产业化程度超过了90%,产值达8000余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
“咱是职业农民,要带头致富,坚决不能满足现状。”李忠贤告诉记者。2016年,李忠贤决心创立郭家庄村自己的樱桃品牌。于是,他当年就在郭家庄村成立了澄城县庄头镇樱桃联合社,举办澄城县首届樱桃文化艺术节,给樱桃产业注入了文化因素;2017年又举办樱桃产业发展论坛和品鉴活动,适时地全方位展示郭家庄村的樱桃。两年间,润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000万元,实现了樱桃种植从苗木培育到栽植的工厂化生产;“樱桃人家”农家乐发展起来了,农业休闲采摘产业链拉长了,“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配套服务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日渐完善。
如今,李忠贤又加入到澄城县“职业农民产业扶贫百千万工程”的队伍当中,帮村里16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2018年,他还要再带动11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村一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的有30多户,40万元以上的有6户。村上400多户人,小车就买了200多辆。”说起现在的好生活,李忠贤一脸自豪。
如今,在澄城,“李忠贤式”的职业农民已有641人,覆盖了全县10个产业重点镇,涵盖苹果、冬枣、樱桃、生猪、设施蔬菜等各项优势产业。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澄城最有魅力、最聚民心的致富带头人。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卫楠通讯员张宇涛)三人合伙开公司,为讨被欠款项找到两名无业青年“帮忙”,结果欠账没讨回,反被两人威胁并敲诈8万余元。12月16日上午8时许,澄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三名朋友被人...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