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发现春秋大墓亦为周代诸侯国君

西北信息报 2017-12-13 09:43 大字

出土金器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12月12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刘家洼墓地最新考古发现。墓葬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出土大量铸铜陶范、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本次考古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周王朝分封制提供了大量依据。

墓主人相当于卿大夫

刘家洼墓地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墓地因去年底被盗而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7年2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

考古发现带两条墓道的高等级贵族大墓。确认墓地范围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是,发现了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就墓室大小而言,比同时期同类形制的曲沃晋侯墓和韩城梁带村芮公墓都要更大,仅次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也比洛阳发现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型大墓墓室大。”刘家洼墓地考古工作人员说。

据考古专家推测:“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亦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其余墓葬皆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大墓墓向一致。墓口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墓有21座,其中5座墓口面积超过了20平方米。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可知,这些墓墓主人的身份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

发掘出土大量青铜器

据介绍,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其中,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

本次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就文化属性而言,墓地出土的铜器文化风格以周文化为主,但也包含了少量秦文化因素的器物。”考古工作人员说。

同时,出土的玉石器以圭和最常见,并出土了1件玉璧和1件玉琮。“特别是本次出土的玉琮,内圆,外仅一侧见方,两折角饰立人形,余多为抽象兽面和线条。形制罕见,制作之精,纹饰之美,堪称玉器中的精品。”考古工作人员说。

另外,出土本部分漆器、陶埙、金器和铁器。其中,出土螺旋形金耳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交融无疑提供了新的证据。还有一铜柄铁剑,这是继三门峡虢国墓地、曲沃晋侯墓地、梁带村芮国墓地之后中原地区又一年代最早的铁器,对于探讨中国冶铁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有助了解周代“封国采邑”

据刘家洼墓地考古专家介绍,本次考古发现,是继华县东阳、澄城段家河、韩城梁带村之后,是关中东部乃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器用制度、埋葬习俗及族群互动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本次墓地的全面发掘,多学科联合的信息提取,更将为墓葬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提供难得的资料。为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没有记载的封国或采邑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依据。”陕西省考古专家说。

根据本次考古发现,考古专家初步了解到,关中东部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周代小封国或贵族采邑。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周代采邑封国的城邑形态、居葬模式、生业方式、社会组织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所谓采邑,指的是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盛行于周朝。

新闻推荐

澄城发现大规模 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湮没两千多年的周代封国或封地重现天日

石圭挖掘现场位置考古出土的金器12月12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陕西省考古专家的努力下,一个湮没两千多年的周代封国或封地日前重见天日。专家在其中发现了大规模的春秋时期周系墓...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