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才执着

华商报 2021-01-15 01:22 大字

马辉统、马丽香夫妻俩雕刻在瓷盘上的《清明上河图》

赵红江的作品

宝鸡一对夫妻

用瓷刻形式再现《清明上河图》

白水一位农民

爱好画驴 已获40多万粉丝

白水县史官镇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画毛驴,笔下的毛驴各个惟妙惟肖,他就是草根农民绘画爱好者赵红江。

1月8日,赵红江说,因为从小热爱画画,加上毛驴这种动物身上有着和人一样平凡且勤劳的特质,让他决定在画毛驴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画毛驴这件事,他已坚持了十几年,往后他还会继续画下去。

小时候经常用木棍、石头在地上画画

今年50岁的赵红江从小热爱绘画,一谈到绘画这件事,他就有说不完的话。小时候,他家里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买画笔和画纸,但因为喜欢,赵红江经常会捡木棍和石头在地上或墙上画画。

赵红江说,母亲和舅舅画画也都很不错,在绘画这件事上,他应该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家隔壁有一间养殖房,里面养了牛、羊、猪、马、驴等很多动物,当时我们家也养了一些。我记得,在我七八岁那会,已经可以做到看到一个动物,随手就能画出来。”赵红江说,“小学到初中,我已经基本掌握人物和动物轮廓的绘画技巧。上学的时候,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画画得好,平时班级里需要出板报,我都会参与。”

赵红江说,他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出于热爱,见什么画什么,自然而然就越画越好。除了自己摸索,赵红江也购买一些绘画方面的书籍。十多年前,一次偶然,赵红江在书店购买了一本画册《江城画驴》,当时他并没有好好看这本书。到他将近40岁的时候,突然觉得既然自己这么喜欢绘画,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好好钻研一下呢?

画驴是因为毛驴身上有平凡人的特质

为什么会选择画毛驴?赵红江说,毛驴是个很普通、平凡的动物,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老百姓,毛驴身上有着平凡人勤勤恳恳的特质,加上毛驴毛色是黑色的,用毛笔画出来效果更加逼真。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画好毛驴,赵红江会经常翻看一些毛驴的视频观察,结合自己小时候对毛驴的一些记忆进行练习创作。“在我的作品里,有很多是毛驴母子图。”赵红江说,动物很多习性和人是一样的。

除了画画外,赵红江还会用视频记录自己绘画和创作的过程。“2017年、2018年前后,我开始拍短视频。为了拍好视频,我给自己买了一个自拍杆,在砖头上凿一个窟窿,把自拍杆固定在砖头里。”赵红江说,虽然拍摄设备简陋,但拍出来的效果还不错,也吸引了很多粉丝关注。

赵红江给自己取了个网名“草根驴道”,“草根”寓意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驴道”寓意在画驴这条道路上他要好好钻研,好好发展。

目前,赵红江的抖音已获得40多万粉丝的关注,在他发布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关于毛驴的。很多网友在他的视频下方评论:“毛驴画得很到位,技法出神入化”。

绘画能让他感到快乐

会一直坚持画下去

赵红江现在在老家周边和网上可以说小有名气,但他说,起初家里人并不同意他画画,觉得浪费时间还挣不到钱。

“记得前些年,我在煤矿上打工,住在集体宿舍,我经常会用铅笔在宿舍的墙上画画,如果房子没拆的话,那些画现在应该还在墙上。”赵红江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赵红江现在已养成了每天坚持画画的习惯,一天不画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为了不让自己手生,即便平时外出,赵红江也会随身带一些纸,空闲的时候就画一些随笔。

赵红江说,画画是他的一个爱好,绘画能让他感到开心和快乐。接下来,他依旧会把重点放在画驴这件事上。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要干一件事很容易,但要想把一件事干好却很难。今后,他还会继续坚持绘画。实习记者 李悦

历时17年

宝鸡一对夫妻在瓷盘上再现《清明上河图》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宝鸡这对夫妻却用金刚石在瓷盘上再现了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20只瓷盘上刻画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家畜和车船、房屋、桥梁……

用瓷刻的形式完成《清明上河图》

今年67岁的马辉统自幼受父辈熏陶喜爱瓷刻,是宝鸡市级非遗项目“金台马氏瓷刻”的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妻子马丽香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夫妻俩致力于研究、传承瓷刻技艺。

据了解,用瓷刻的形式创作史诗长卷《清明上河图》在全国都非常少见。马丽香告诉记者,这套《清明上河图》共10米多长,用了20只瓷盘,每个盘子都是一幅独立的画,合起来就是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在画中可以看到当时汴京的市井生活。“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已成为中国时代符号。”马丽香说,“古代很多名家甚至皇帝的笔迹是通过刻在瓷器上流传下来的,这让我们萌发了用瓷刻手法二次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2000年,马辉统、马丽香围绕《清明上河图》收集有关资料。为了在瓷盘在展现出精美的作品,他们几乎跑遍了景德镇所有窑厂,甚至亲自参与到瓷盘烧制过程中,终于烧出满意的瓷盘。“在瓷盘上刻画和在纸上作画不一样,只能加不能减,但想要达到效果我们只能不断地探索。”马辉统告诉记者,刚开始用的是玻璃刀刻画,刻出的画笔走向只有直线,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后来逐渐改良为用合金刻刀。

准备工作完成后,马丽香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二次创作——将画面分割成20个不同的分部画面,用墨水画好线稿,再由马辉统在瓷盘上雕刻,完成后再上色。“你可以在瓷盘上看到宣纸上的晕染效果”。为接近画作原貌,夫妻俩采用集字法完成了画作题名部分。历时17年,才在瓷盘上再现《清明上河图》。

“希望有更多人学习和传承瓷刻”

开始不被人看好 据了解,马辉统、马丽香一起做瓷刻已有38年了,投入近200万元,妻子负责设计,丈夫充当工匠负责制作。因为瓷刻画比较少见,夫妻俩刚开始做这个时被很多人质疑,说做这个没有意义。刚开始拿作品去参展时都很难得到一个位置不错的展位。马辉统告诉记者,面对别人的质疑他们并没有动摇,一心想着把成品做精做细之后再向大家展示瓷刻的魅力。“一开始没想过要走到哪一步,只想找一个我们两人的共同爱好。但经过这些年的创作之后,希望未来我们能够通过瓷刻手法展现更多经典画作。”马丽香还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实习记者 赵欣 曹敏敏

新闻推荐

白水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本报讯(记者魏宝宝)近日,白水县召开蓝天保卫战决战决胜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全县8个镇(办)、县政府督查室、城市管理执法局、市...

白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