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出的脱贫路
渭南日报 记者 刘雪妮
核心提示
张耀军,干过管理见过世面有过积累,爱“折腾”的他雄心勃勃回家乡创业却遭遇“滑铁卢”,加上孩子突生重病等原因,张耀军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但他不等不靠,靠着不服输的闯进和韧劲,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起来旺福兴豆制坊,吸收7名贫困群众到厂子工作,带着他们一起“折腾”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白水县雷牙镇许家村有个股份制的集体经济组织——雷牙镇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的不是什么大企业、大老板,而是许家村曾经的贫困群众张耀军。
许家村四面环坡三面环沟,张耀军家就住在沟边,几孔破旧的窑洞就是他家的所有“资产”。张耀军19岁就出门打工了,在南方某企业做管理工作多年,脑子活嘴巴巧,对市场也很了解。2013年,在外闯荡多年有了一定积累的张耀军回到许家村,投资42万元在村上建起了养鸡场,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改变乡亲们贫穷的状况。
第一年,靠着勤快的双手和多年跑市场的经验,张耀军的鸡场实现盈利5万余元。这下,张耀军对养殖业更有信心了,立刻扩大规模,加盖鸡舍,进了6000多只鸡苗。可这一个养殖年度,鸡蛋市场一直低迷,每斤价格只有2.5元左右,张耀军一下子赔掉了10万余元。第三年,由于鸡生病等原因,张耀军又赔进去17万余元。
雄心万丈的张耀军一下子被市场搞懵了,可更让他备受打击的事情还在后面。2016年,唯一的儿子突然身患重病,张耀军带着孩子西安、北京到处跑,不但欠了一屁股债,鸡场关了门,媳妇还和他离了婚。“心里难受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直到现在,张耀军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表情落寞语气沉重。
后来,张耀军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享受其他扶贫政策外,他还在县城的李家卓小区分到了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
“咱也是闯过干过的,年轻轻有手有脚靠政府生活心里真不自在。”张耀军强迫自己赶紧振作起来,安顿好孩子后去县城一家豆制品厂打工,工作的同时默默学习豆制品加工技术,一边学业务一边耐心做市场调研,发现豆制品其实市场需求特别大。
哪里跌倒还得从哪里爬起来!不服输的张耀军又开始折腾。2018年底,他带着自己学到的豆制品加工技术回到村上,多方筹资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起了雷牙镇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用原浆点豆腐生产花干,并自己负责技术、经营和市场。
今年6月,豆制坊开始试运营,可因为对技术掌握不够等原因,工人们做出来的花干质量不过关,开业第一个月就赔了3万余元。
“难道我真不适合创业?”夜深人静时,张耀军突然对自己怀疑起来。“哪有人天生就懂创业,车拉到半坡了就没有放手的道理!”张耀军又自己给自己打气。
幸好县镇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时给他送来了政策和资金,许家村两委及集体经济合作社也积极帮他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还得俯下身子努力干,政府和扶贫干部对咱这么好,不干好能对得起谁!”张耀军咬咬牙,又一次打起精神。他带着豆制坊招的几名贫穷群众,到县上及蒲城深入学习豆制品加工技术,并去多家豆制品加工企业参观考察,寻找让旺福兴豆制坊尽快迈上良性发展之路的良策。
工夫不负有心人。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8月初开始投产,8月11日就实现了盈利。“现在豆制坊生产经营状况都很好,生产的花干主要销往西安、宝鸡、咸阳等地,深圳、新疆等地也有人订货,供不应求,厂子规模小,大单子我们现在都不敢接。除人员工资外,豆制坊现在每个月盈利1万多元。”说起目前的发展,张耀军脸上是掩藏不住的喜悦。2018年,张耀军也脱了贫。
目前,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因为场地、设备等所限,只加工耐储存的花干,张耀军说他想在春节前再上一套腐竹生产线,逐渐丰富产品种类,让豆制坊慢慢发展壮大。从开始建豆腐坊到现在,除了外出学习和送货,张耀军24小时守在豆制坊,“这次创业不同于自己养鸡,这不但是我和儿子的生计,更是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其中还有村上15名群众尤其7名群众的饭碗,只能干好决不能再出闪失!”张耀军说现在他比以前压力大,也比以前更有动力。
一个下午,总有订货电话打进来,和记者的谈话被打断好多次。匆匆聊完后,张耀军又一头扎进了豆腐坊,每个生产环节都要自己盯着,他说这样心里才踏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白晨阳)干了活,却没有拿到全部的人工费,多次催要无果后,施工方一纸诉状将发包方起诉到法院。近日,这起拖欠人工费...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