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二十载 甘做群众健康守护者

渭南日报 2019-06-20 11:30 大字

执着坚守二十载 甘做群众健康守护者

———记白水县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延永

通讯员李春芳

他不仅能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还能治疗心理上的疾病;他作为一位精神病科医生,守护着群众的心灵健康;他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他就是白水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精神病学主治医师刘延永。

同时,刘延永兼任县医院临床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内一科副主任、精神卫生门诊业务指导、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康复协会肢体创伤康复委员会委员、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渭南市医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委员、精神病学专业质控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

学习探索 永不止步

1996年11月,刘延永自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白水县医院外科、儿科、内科轮转工作一年,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自独立开展内科临床诊治工作后,他发现部分病人有精神疾病的症状,他们往往要去渭南、西安诊治,花费大不说,还极不方便,有的患者无法外出就医,耽误了诊治机会,得不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因为,当时白水县精神类专科医生太少,患者就医十分不便。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他与院方沟通申请后,2002年2月,赴省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精神病专业。

提到精神疾病,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狂躁症、抑郁症等,当时,学习精神学专业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另类。刘延永不在乎别人的另眼相看,从基础理论学起,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余时间都一头扎进病房,跟随带教老师认真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他熟练掌握了常见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返回县医院后,他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建议药剂科采购并完善了常用精神类药品,结束了白水县医院药房无精神类药品的历史,并逐步开展精神疾病的诊治工作,方便辖区精神病患者,填补了医院精神疾病诊治的空白,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他感到,精神类疾病有一部分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如果把功能性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都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对脑部疾病防治知识做到全部掌握,就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技能。2009年2月,他把家里所有的重担交给妻子,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神经病学。通过学习,他对脑部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了常见神经疾病如脑血管病、癫痫、痴呆、脑炎的诊治,对神经疾病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脑病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他用热情、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诊治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计其数,赢得了全县及周边地区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信赖和高度称赞。

迎难而上 应对挑战

2017年是白水县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的关键时期,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正在积极筹建。当院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当场表示,愿意服从组织安排,组建重症医学科。

新科室的筹建,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人员不足、技术缺乏、设备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他一有时间,就去科室准备资料、熟悉仪器设备、培训相关人员,那段时间,他经常加班至深夜。

经过半年的辛勤付出,科室的业务水平通过省、市专家的验收,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业务逐步有序地开展,为全县急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坚强保障,也填补了县医疗史上的空白。

任劳任怨 仁心仁德

日常工作中,他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对待病人态度和蔼,对待疾病仔细严谨。每一位患者就诊后,他都打电话回访,询问治疗效果怎么样、服药后有无副作用,以便改进治疗方案。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病人来看病,他即使在休假,也匆匆赶回医院诊疗病人。

如今,他负责重症医学科业务工作、神经内科部分工作、精神门诊业务工作以及临床支部的党建工作,可谓身兼数职,经常查完房又去上门诊,晚上还要值夜班。有同事问:“你一个人干这么多事,能忙得过来吗?”他总是笑着回答:“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

他用忠诚和汗水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白水县卫健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褚婷婷审签 徐磊)

新闻推荐

白水县尧禾镇全力推进搬迁入住工作

本报讯(记者王赢)6月16日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上提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大干20天”的工作要求,针对该镇装修入住...

白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