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5载肝胆相照服务患者 记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刘青光
本报记者 王国星
“大学毕业时,我有机会当一名老师,但因为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就做了医生,并且一干就是35年。”刘青光说。
8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肝胆病院院长刘青光因为忙于病例讨论会,原本约好的采访被一再推迟。直到中午休息时间,他才接受了采访。“获得‘中国医师奖\’,我感到很光荣。”作为全国知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刘青光认为,这个奖属于医院所有临床医疗一线工作人员。他认为,国家首次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尊重,不仅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能提升行业自律性和服务水平。
随后,刘青光邀请记者到肝胆病院的病区看看。一路上,他向记者讲述了从医35年的心路历程。
“我的舅舅是一名中医,受他的影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对医生职业最原始的认知。后来考大学时,我毅然填报了医学类的学校。在从医经历中,刘绍诰和潘承恩两位导师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说到这里,刘青光回忆起一个细节,“有一年冬天,我跟着刘老师去查房。那时候医疗条件不是很好,病房温度比较低,他就用手捂热听诊器再为病人听诊。这个细节让我明白了服务患者是医生应该始终坚守的初心。”
多年前,一位来自白水县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让刘青光印象深刻。他回忆道:“患者是一位民警,患胰腺炎后在别的地方进行了8个月的治疗,没有明显好转。重症胰腺炎有40%的死亡率,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我带领团队一起努力,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他还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称号,我感到特别自豪和欣慰。”
在病房里,刘青光带着医护人员仔细询问着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不时翻看病历和资料。采访中,肝胆外科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35年间,面对一些条件更好、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刘青光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对这个科室和肝胆外科医学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1985年,基于当时国内外的肝胆疾病发展现状,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了肝胆外科。这是西北地区第一家把特色肝胆外科从普通外科分离出来的医院。30余年来,这个科室已经从原来的37张床位发展到现在有4个病区和专科ICU、共200张床位,并且建设有1个实验室和1个医工结合的研究基地。作为学科带头人,刘青光在肝脏肿瘤及复杂胆道疾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等外科治疗和微创技术的外科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培养了60余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8名。
在刘青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个印有16个字的牌子——“肝胆相照、尊重互信、求精创新、崇德允能”。“这是我们肝胆外科的科训,它体现着我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刘青光告诉记者,“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对我们而言,服务与医术同样重要。医疗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对于医疗技术水平的认可,进而影响患者对医生的态度。”
从医35年,刘青光把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肝胆外科医学事业。他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待在患者的病床旁,就是在讲课培训、科研创新。他说:“肝胆外科接收的患者大多是急危重症患者和复杂疑难疾病患者。作为站在拯救生命第一线的医生,我和我的团队必须付出肝胆相照的情感为患者解除病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侯亚鹏)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集中执法检查工作,提升执法成效,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照集中执法统一安排,结合...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