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野菜成为农民的致富菜 ——记白水县尧禾镇阿东村第一书记武博敏

渭南日报 2018-07-17 00:45 大字

  本报记者程瑾

  “喝了一辈子的蒲公英水、白蒿茶,第一次听说这个网上可以卖钱。多亏咱武书记,他这么一搞,山野菜真就成了咱农民的致富菜。”白水县尧禾镇阿东村的刘奶奶笑着,满脸皱纹像盛开的菊花瓣。

  阿东村,全渭南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雁门山脚下,三面环沟,交通不便,无产业,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生。脱贫?家家户户都想,可也就是想想而已。

  武博敏,白水县纪委监察委干部,2017年2月,被任命为阿东村第一书记。他是带着脱贫攻坚的任务去的,可这里一没产业,二没劳动力,咋办?就这样,带着满肚子疑问和担忧,武博敏来到了阿东村。

  走访贫困户,考察村情,和村干部、村民座谈……武博敏一样没落地干完了,也就着这些机会和乡亲们混熟了。熟悉起来了,乡亲们话也多了,问题也多了,总有人问:“书记,你说咱村这情况,还能脱贫不?”甚至有人调侃“脱贫就是咱们阿东村的梦。”

  尽管是乡亲们的玩笑话,可武博敏却觉得这是对自己工作的“敲打”。他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脱贫的路子,发展产业这个方法不能丢,可突破口在哪儿?虽然村里有人种着苹果,可都是村民零零散散地种植,质量不行也卖不上价,最关键村里也没有那么多劳动力满足大规模种植的需要。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

  可村里还有啥?好像再没其他啥了。武博敏犯愁的时候,喜欢在村里村外,四处走走逛逛,春天的雁门山,满眼皆绿,一片生机。走在村道里,一路上总能碰见来来往往的妇女提着篮子,同他热情地打招呼。

  “这么多人提着篮子去干啥呀?”他问。

  “挖蒲公英、白蒿芽,泡茶、做菜,反正在屋里闲着也没事。三月茵陈治黄痨,五月青蒿当柴烧。为保一年无灾病,千门万户挖白蒿。”答者无心,听者有意。

  农学专业出身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引导贫困群众利用蒲公英、白蒿芽增加收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纯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受青睐。而这些野菜不但食用味道鲜美,还具有保健养生的功能。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身边的资源呢?

  武博敏首先想到了懂中医的村干部屈李军。两人见面一沟通,屈李军也认为可行,成本低、原料广。

  接着,他开始采集样本,准备拿去让权威专家鉴定一下村里的蒲公英质量咋样?他带着样本去了杨凌,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鉴定,蒲公英赛醇等5项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但由谁来主要做呢?村两委会开始动员全村的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经过反复引导、核算,村民杜刘君决定在自家收购蒲公英和白蒿芽。

  收购标准和价格一公布,村民们热情很高,纷纷交上自家晾晒好的蒲公英和白蒿芽。而这期间,武博敏还特意前往素有“魅力茶乡”之称的汉中学习炒茶技术,垫资帮着杜刘君从网上购买包装袋,设计标签,还忙着帮助杜刘君申请办理相关手续。

  终于茶成品出来了,武博敏想先试试看能不能卖出去?意外的是,第一次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便得到了1600元的收入。

  “没想到这个想法真能成,真跟中了彩票一样高兴啊。”武博敏笑着说。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乡亲们也纷纷加入制作蒲公英茶、白蒿茶的队伍中来,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烘炒,有的负责包装,齐心协力,共奔致富路。截至目前,阿东村已经销售白蒿芽400余斤,蒲公英500余斤,实现收入10000余元。

  最关键的是,乡亲们彻底改变了只会种植苹果的传统思维,想法多了,脑子也活泛了,一些贫困户自发收集同样具有养生功效的玉米须,还有村民与武博敏一起探索在果园试验套种蒲公英,避免果农在新建园栽植高秆作物影响果树生长,服务于苹果主导产业,真正形成了以小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脱贫的模式雏形。

  而武博敏也没闲着,他与尧禾镇其他22名第一书记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尧禾镇第一书记扶贫电子商务中心。

  “建设这个平台的出发点就是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只要乡亲们手里有合适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电商平台来销售。通过网络营销和品牌培育推销,不仅打通了产销两端,为特色农产品插上翅膀飞入了城市,也实现了我们村的脱贫致富梦。”武博敏笑着:“只要找对路,土疙瘩也能变成金蛋蛋。”

新闻推荐

白水县征集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千余条

    本报白水讯(记者陈志敬通讯员张德锋)7月4日,白水县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征集评选活动结束。共...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