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白水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模式

陕西日报 2018-02-02 07:13 大字

本报记者李龙飞

白水县坚持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聚焦聚力抓党建促脱贫,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果企共赢、精准脱贫的“党建+”扶贫模式。

“联合党总支”撑起脱贫新局面

苹果产业是白水县的主导产业,是全县农民的“钱袋子”。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果农受种植规模、成本投入、管理技术、基础设施、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影响,果业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全县的涉果企业面临着新建果园建设周期长、经营资金缺口大、土地流转不畅、规模化种植难度大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白水县委组织部迅速开展调研,进村入户、走访企业负责人,组织镇、村、企业和果农代表开座谈会,根据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统筹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研究发展举措,提出了“党建引领、村企联建、果农得利、企业增效”的发展思路,以村级党组织引领农户提供基地,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村企联合体”模式,推进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促进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同时,白水县在尧禾镇联合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下辖美华果业党支部以及阿东、薛圪崂、支肥3个村级党组织。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以助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致富为目标,负责推进监督产业扶持政策的组织实施,定期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协调解决企业与村党组织、企业与果农合作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维护各方权益。

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以党员担任队长的技术服务队、机械防护队等组织;农民党员带头加入果园托管,将致富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宣传给其他群众,促进托管模式推广普及。企业党支部动员党员干部参与服务队,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果企与农户之间充分协商、有效互动,助力脱贫致富。

让果农与企业互利共赢

白水县尧禾镇薛圪崂村四组村民薛世民身体残疾,家中无劳动力。美华果业与其签订了全托合同,对他家苹果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2016年,薛世民的4.8亩果园每亩增收1000多元。托管户薛小毅与美华果业签订半托合同后,通过培训学习管理技术,12亩果园2017年套袋17.3万只,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可增收4万余元。

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建立了以全托管、半托管、反托管、产品入股、现金入股为主要方式的“美华模式”。该模式着力建设苹果基地,成立果农委员会,果企与果农签订托管合同;邀请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建立推行“果-畜-沼”模式;统一采摘收购、冷储保鲜,通过网上平台销售。

经尧禾镇党委牵线搭桥,美华果业对基地周边的阿东、薛圪崂、支肥3个村的果园进行托管,解决了企业建基地投资大、周期长、流转土地难,托管户缺技术、劳力、资金等问题,果农还可以在公司托管的果园工作,实现了果农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2016年至今,美华果业托管果园面积由370亩增长至2025亩,托管户数从67户增加到362户,其中贫困户225户。

另外,已有39家非公企业与全县63个贫困村进行了产业扶贫对接,涉及贫困群众2223户7810人。39家非公企业全托管果园面积1.2万亩,涉及贫困户260户;半托管果园面积6198亩,涉及贫困户894户;反托管果园面积1407亩,涉及贫困户82户。

企业与群众的奋斗目标一致,利益捆绑、互惠互利,“美华模式”赢得群众的认同和参与,党组织的双向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五加五减”助推脱贫攻坚

白水县尧禾镇党委立足镇情实际,积极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总结推行了“五加五减”工作法:“五加”即党建加企业发展、加“三变”改革、加脱贫攻坚、加村级集体经济、加有机苹果示范园,提高党建附加值,助力精准脱贫。“五减”即解决企业发展缺引领、资金闲置流通不畅、贫困户内生动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缺失、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供给错位问题。

该县还依托苹果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推动“三变”改革,充分发挥非公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有效盘活土地产业、劳动力、科技、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让农户与企业抱团发展,极大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白水县通过释放聚合效应,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增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为脱贫攻坚凝聚了合力。

新闻推荐

金融贷款圆了乡村厨师致富梦

这段时间,家住印台区广阳镇马村的吴晓峰一直没得闲,忙完这家婚宴,又筹备着那家的满月宴。记者见到吴晓峰时,他正手脚麻利地炒着菜,一个人应对红土镇东王村十桌流水席,娴熟的动作没有一丝慌乱。吴晓峰一...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