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潦草收尾 爆款剧为何不得善终?
作者|林 洛
编辑|友 子
超45亿的播放量,《扫黑风暴》无疑是今年暑期难得一见的爆款。
无论是节奏、尺度、阵容,还是此后关于版权、超前点播引发的争议,在不同阶段都将这部剧送上了头条。
但随着剧情发展,炸裂的开局却因为“挖坑不填”高开低走,豆瓣评分从最开始的8分一路下滑到当前的7.3。随着评价人数增加,评分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9月9日《扫黑风暴》将向非会员放出最后一集。前半程吊起的期待有多高,看完大结局的观众失望就有多大。
《扫黑风暴》后半段的多个情节段落剧中口型对不上,故事整体逻辑也出现断层,可见后半部分剧情经过不少修改。尤其是故事最后犯罪公职人物的戏份明显不符合剧情需求——反派瞬间被击败,甚至没有垂死挣扎;对最大boss的描写也止步于富商高明远,原本露出冰山一角的省委常委王政被一笔带过。
前半段的高能让不少人以为《扫黑风暴》是又一部《人民的名义》。但从最终的情节“腰斩”看出,此类大尺度题材在当下依然面临不少限制。
《扫黑风暴》之外,近年高开低走的剧集作品其实并不少,去年《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今年的《赘婿》《乔家的儿女》等现象级作品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前期话题度堪称炸裂,但后半程少人问津。
前期的高热度高口碑,无疑能第一时间助力剧集出圈,给平台带来流量和收入。但一旦营销过度,观众被不断推高期待,最终的观感落差会形成新的口碑反噬。
虎头蛇尾,半部好戏
《扫黑风暴》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下一个《人民的名义》。
《扫黑风暴》无疑是今年暑期的大爆款。前期并没有任何宣传铺垫,这部剧直到开播前三天才空降定档。
故事开篇就持续高能:薛梅光天化日被杀害、高明远擦拭DV上人血时镇定自若、李成阳从警察变成黑帮律师、马帅直接掰断手指、孙兴在夜总会侵害徐英子…
扫黑的敏感题材,加上孙红雷、刘奕君、宁理等实力派,让《扫黑风暴》从开播当晚就成了话题,不少观众抱怨每天一集不够看。
尺度全开的情节展示,是《扫黑风暴》前期热度爆棚的最大原因,直接推高了观众的期待值。
无论是前期对黑暗势力的“一手遮天”、全员恶人、狼人杀既视感的氛围烘托,还是紧贴现实生活的情节设计如裸贷、美丽贷,以及对孙小果案以及操场埋尸案等真实案例的参考和映射,尺度之大近年少见。
而这样的铺垫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最终大boss到底是谁?又将如何被解决?
万万没想到,故事刚到高潮就戛然而止。后半程情节匆匆且潦草收尾,反派不仅没有如预想般在奋力反击后被制服,故事完结后还留下一堆未填的坑。
而从当下的情节一路推演,更能发现一连串剧情逻辑问题:
董耀逃跑未遂在高明远的逼迫下去纪委自首承认曾杀害麦自立,并栽赃李成阳行贿,为何不将麦自立之死推到已死的马帅身上?
孙兴和贺芸的关系不是被查出来,而是简单被黄希撞破,结果暴戾的孙兴最终却放过了知道真相的黄希、黄希在当中也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贺芸在黄希的一席话后,为何就直接选择去自首且如此顺利接上了正在逃跑的孙兴?
高明远在被抓的时候,为什么都没有为自己规划逃跑路线和后路?
郑毅红在得知高明远在车下埋炸弹后,为何直接交代了养育其20年的高明远的所有事情?
王政是被谁供出来的,他在这一串事件中的身份又是什么?
如果说董耀和陈建波的“傻”导致了其最终落网还有所铺垫,后续从董耀自首、到挖尸体、再到高明远被抓以及最终最大反派的出场,从确定嫌疑人到抓人,再到集齐证据定罪,这当中还有相当多的剧情。但最终这些都被一笔带过。
只手遮天几十年的反派团队在这么短时间就被一网打尽并选择投降说出真相,没有找帮手、没有破坏证据、没有任何反抗……结局收尾之草率,和前面的细心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扫黑风暴》的结局,匆忙到很多支线戏份根本没有讲完。比如薛梅死前拍摄的视频中到底有什么?裴伟到底是不是反派?徐小山他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麦萌萌到底上了谁的床?林浩和黄希又是怎么就在一起了?
大量剧情缺失,导致非常硬派的故事像是一张网被剪掉一个角后又强行拉扯再次拼接到了一起,很多地方都没法圆起来。
大尺度只演了一半
流量考量却没忘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从中段开始,《扫黑风暴》节奏就开始变缓。不少观众也在弹幕吐槽,花三块钱买一集,什么也没发生就结束了。
简而言之,后半程的情节,并没有满足观众在前半段积累起来的预期。
按照全集28集的体量来看,剧集在前半部分铺垫展开后,后半部分需要逐渐收网。但收尾的潦草程度还是让人没想到。
不少网友怀疑该剧是不是因为尺度大被删减了。但从该剧2019年在广电的备案公示可以发现,2019年12月该剧备案时就是28集。
虽然目前28集的体量并没有变动,但剧集的后半部分其实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删改痕迹。比如后半段多段重要情节,包括郑毅红和孙兴的对话、贺芸和黄希解释她和孙兴关系的对话、骆山河和何勇关于李成阳的对话等等,都出现了声音和口型对不上的情况。
此外后期对反派中涉案政府官员角色戏份也进行了删减。原本铺垫良久的刑警裴伟最后并未交代他的真实身份;似乎是隐藏大boss的王政曾经多次通过文件签名暗示他和所有事件的关系,但最终关于他的戏份只是一笔带过,丝毫没交代他如何被发现又怎么被捕,随后又遭受了怎么样的审判;此外故事的结尾也仅仅出现了高明远等一众从商人员的审判,对于公职人员的审判完全没有。
可见尽管近年有相关部门指导,涉案、涉政剧仍然面临一定限制。
此外剧集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位知名影视公司的文学责编就对数娱君指出,“林浩和黄希的戏份能明显看出来是出于流量考量,这条线对于主线剧情几乎是没有推动作用的。”
简单分析便可发现林浩这条故事线存在诸多逻辑问题:如林浩作为刑警为何不查自己父亲的死因?从小以父亲为榜样的他为何不相信父亲不是黑警?作为人人称赞的刑警,林浩为何总是做出冲动且情绪化的行为?
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记者,黄希在潜伏进孙兴夜总会中的种种行为,也让观众感觉“没脑子”。二人的感情线更是让人难以共情,甚至不如“保温杯CP”感人。
后半程情节删改,大量关键人物戏份受限,出于流量考量的无意义情节却被保留,最终该剧只能潦草收场。
开局炸裂结局拉胯
营销过早介入?
不可否认,近年头部国产剧的水准有所提升,但同时高开低走的剧集也多了。
去年的《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到今年的《赘婿》《乔家的儿女》,开始都是话题不断、连上热搜。但到了后半段,无论是口碑和热度显然都无法匹配。很多评论都反映,后面并没有看下去。
《三十而已》凭借女性题材和剧集前半部分的情节真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最终走回了渣男、出轨等传统都市剧的套路;《以家人之名》以组合家庭的温馨和不被定义的家人情感收获喜爱,最后却转向狗血的“兄妹变情侣”;《赘婿》开篇凭借爽剧模式一路高走,最终商战剧情后劲不足;最近还在播出《乔家的儿女》定位是温馨有爱的家庭剧,但每天的热搜都是狗血情节。
如果说《扫黑风暴》这类作品虎头蛇尾还有审查的因素,那这些家庭剧、都市剧出现这样的情况,更能反映出目前剧集创作的导向。
前述业内人士对数娱君表示,像《乔家的儿女》能够高开,一方面是因为正午阳光的牌子以及剧本身所具有的质感,但最终走向狗血,或许也出自创作者和平台对市场的考量。毕竟慢节奏的生活剧在当下的观剧市场有一定风险,狗血快节奏的剧情尽管会引起吐槽,但也有一定的点击量,至少在商业层面是更为保险的。
而对于大量话题剧高开低走,她认为和营销过早介入剧本环节分不开。“当你每个剧情都先考虑会不会上热搜之后,其实对剧本创作是非常大的伤害。”这位文学责编表示。
此外,一些符合当下年轻人价值观、真实生活状况的新颖情节,有时不一定符合价值导向。遇到这类情况,制片团队往往会选择前期用这个概念来吸引观众,但后期还是会回到常规创作路线,这也会导致高开低走。
比如一位编剧对数娱君表示,无论是在行业剧还是其他类型的剧,感情戏一定是制片方和平台强调的,这是所有人都爱看的。
口碑营销的力度,也与剧集的走势息息相关。豆瓣开分词条已经成为很多剧营销的必备角度,或高或低都能成为话题,引起讨论和关注,从而提升剧集本身的热度。
当然,高口碑能够为作品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此前的《隐秘的角落》《山河令》《变成你的那一天》,近期的《扫黑风暴》《云南虫谷》《乔家的儿女》,豆瓣开分都上了热搜。
如果不能保证全程高能,保前期热度口碑也是一种策略。
当下大部分热播剧集都在一半左右开启超前点播。如果剧情前半部分足够精彩便能吸引观众在后期付费点播,而这样的商业模式也自然而然地反作用于剧集的创作。对于有超点打算的剧而言,前半部分能否吊足观众胃口,也就变得更为重要。
高开低走当然比低开低走好。但虎头蛇尾的作品在收获一波用户付费之后,最终损害的还是创作者以及平台的口碑。多来几次,观众也会发现这是一种新套路。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青年、新故事。“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重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