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课堂来了“京绣”非遗传承人
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何洪杰“下校”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今天下午,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何洪杰将认识20多张脸庞稚嫩、眼里有光的新面孔。
作为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专业教研组长的她,将走进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初中学校,在新学期的课后服务时段,带领初二年级的孩子们领略非遗“京绣”的魅力。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职业体验课过程中,开发了包括京绣、木工等百门课程。新学期,已经有部分中小学校将这些课程引入课后服务当中,仅该校非遗与设计学院就向位于丰台区的初中合作校对口输出了7位老师、7门课程。
“燕京八绝”之一现身中小学课堂
穿过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与设计学院教学楼一楼长廊,会依次途经学院的景泰蓝工坊、金工工坊、玉雕工坊、京绣工坊、木工工坊。京绣工坊是何洪杰待得最多的地方,她是这里的“掌门人”。
记者见到何洪杰的时候,她正在为学校初二年级孩子们备课。更新课件、学情分析,又在EXCEL中拉出一条长长的单子,小镜子、丝线、立德粉……本学期这门课程所需的材料及数量、成本,一一列出,在第一次课之前交给学校统一采买。
这门课叫《一针一线识京绣》。京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属于“燕京八绝”之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何洪杰是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师从京绣第六代传承人李凤茹;同时,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专业教研组长,已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
何洪杰告诉记者,这个学期,她准备先用两节课介绍京绣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京绣以及学习的意义,展示京绣作品调动学习兴趣。接下来的课程会介绍工具、材料,并练习前期流程,包括画、扎、磨、刷……最后才是绣。练习不同的针法后,换一块丝绸,正式制作一个小作品。
实际上,经过几堂课她就发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魅力之后,孩子们很容易沉浸其中,“可能1个小时坐在那儿,下课了都不动,上瘾。”
不只孩子跟她学,还有不少家长跑来找她:“何老师,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呀”。何洪杰很乐于解答任何人的问题。她发现,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
集体教研,为中小学生专设课程
实际上,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就参与到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中了。而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课程量、师资量和上课频次都有所增加,从之前的3位老师、4门课程,升级为现在的7位老师、7门课程,分别为:绒花发簪制作、工笔团扇绘制、染纸、烫画葫芦、蝴蝶盘扣制作、一针一线识京绣、纸板木工。
“课后服务的课程和体验课不一样,是需要成体系的。”北京市丰台区职成教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苏麟指出,在给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备课的时候,更要花心思。
“学情分析很重要。”何洪杰一再强调。在自己学校,何洪杰教的是中职阶段的孩子们。而初一初二的孩子和中职孩子们在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上都有很大区别,这就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上,也千差万别。
何洪杰总结道,初一孩子心智水平、动手能力还不足,给他们上课就要趣味性更大一点儿;到初二,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加强,课程内容的专业度可以更深一点。
“有的老师还很年轻,不一定都能了解孩子这个情况。”作为教研组组长,何洪杰带着其他6名即将下校的老师,开始了集体教研。每门课最少两个半天,分别把一学期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设计好。
“得找一些孩子们觉得有意思的兴趣点。”“连续剧《延禧攻略》看过吗?剧里魏璎珞犯了一个错误,把孔雀羽线弄丢了……你看,咱们可以自己制作孔雀羽线,它在光下是特别漂亮的。”给初中孩子们上课,何洪杰的窍门是:“用他们的语言去跟他们交流,而不是填鸭。”
在课后服务课堂上做传统文化使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双减”之后,中小学校对于课后服务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有不少中小学来‘求资源’,甚至还要‘排队’。”“我们会提供一个适合中小学生的大资源库、课程‘菜单’,并对课程内容、预期成果、所需材料工具及成本预算等列出概览,供中小学校调配选择。”苏麟说。
课程时间已经妥善安排,7位老师下校的时段,本校都不会安排教学任务。假如两边工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团队同时还可以帮忙“托底”。
何洪杰的日常路线也发生了变化。每个周四,她都会拿出半天时间教研、备课、上课,往返在中小学校和自己学校之间,下班时间也比通常要晚一些。对她来说,课程教授起来得心应手,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唯一的苦恼就是:时间不够用。“要保证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同时要胜任课后服务的工作,两边都不能耽误。”
苏麟告诉记者,学校会将课时经费补贴至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个人。同时他认为,团队老师们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热情并不仅仅来源于此。“全国一千三百多项非遗项目每年都会有流失、消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把这些好东西传承、延续下去。我们还有能力进行教育创新,让它辐射到更多的孩子,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传统师徒制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而课后服务课程中,一个老师可以带24个孩子,背后就是24个家庭,辐射面多大呀!”何洪杰说,她特别愿意做这样的使者,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更快更好地传播、传承下去。
全国一千三百多项非遗项目每年都会有流失、消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把这些好东西传承、延续下去。
——苏麟,北京市丰台区职成教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新京报记者冯琪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我看到了中国的现代生活”“中国人的平凡故事让人很有共鸣”“我喜欢看到中国女性为生活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