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妈妈账单:孩子一年花掉近百万 她们是现实里的“顾佳”
原创 张睿 深网腾讯新闻
作者:张睿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就是现实里的顾佳”,聊起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一位孩子就读于北京顺义某国际学校的家长李丽告诉《深网》。
坐落于顺义区后沙峪镇的国际或者双语学校的家长,习惯性地被划分到“顺义妈妈”的圈子里。这些“顺义妈妈”,聚集在海嘉、新英才、鼎石、德威等一众当地国际或者私立双语学校的家长群里。
与公立学校学生大多要参加高考不同,这些在私立和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要为申请国外的大学做准备。
“不敢想常青藤学校的offer,能进TOP100的学校就很知足,那种能将孩子送进哥伦比亚大学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偶像”,顺义妈妈林清对《深网》表示。
《三十而已》里面的“太太圈”将“牛娃”效应无限放大。圈子里的马太太因为将儿子和女儿送进了牛津大学,在拍照留影时一直处于“C”位。
今年美国常青藤有8所学校在3月26日公布offer,RD阶段8所学校共发放了131张offer给到中国籍学生。其中、哈佛大学6张、 普林斯顿大学6张 、耶鲁大学8张、哥伦比亚大学9张、宾夕法尼亚大学61张、达特茅斯学院7张、布朗大学6张、康奈尔28张。
从生源分布上看,海外高中的中籍学生占比较多;而在国内高中里,北京及上海公立学校国际部被录取的学生占多数。
为了能让孩子拿到国外知名高校的入场券,顺义妈妈们大多放弃高薪工作,全职“陪学陪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顺义妈妈们就开始调研和择校。
在《三十而已》里,顾佳为了让儿子上心仪的学校,背负了近千万的贷款将房子换到了学校附近的高级公寓;为了能让业委会会长王太太给儿子写推荐信,顾佳可以光着脚陪着王太太走楼梯。
不过,顺义妈妈林清对《深网》表示,不要将顺义妈妈脸谱化和标签化,“在双语或者国际学校读书的孩子只是走了一条与国内高考不同的道路,是教育理念的差异。就像森林的生态系统,这里面既有大树、灌木,也有低矮的草丛和青苔,各个生态都有自己的活法,都在自己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著名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于1980年建立,最早是为解决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和其他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原则上,这类国际学校不招收中国籍学生。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教育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尝试双语教育及国际教育的民办私立学校纷纷成立。与此同时,一些公立学校也开始创立国际部,试水国际教育。
大部分“顺义妈妈”选择的双语私立学校,既接收外籍学生,也接收中国籍学生。《深网》对话鼎石、新英才、海嘉、培德书院(已经关闭)等私立双语学校的多个家庭,试图勾勒出走国际学校教育这条路中家长和孩子面临的抉择和难题。
圈子焦虑
“进了国际学校才发现,起点比自己高的却远比你努力。我家娃周围的学生家长身价几亿的不在少数,但他们周末照样会去海淀黄庄补习语文或奥数。”顺义妈妈宋娟告诉《深网》。
李丽则有些后悔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孩子的特长我都有些力不从心”,在她的眼里,与孩子的同学相比,自己已经跟不上“圈子的节奏”。
李丽的儿子在顺义某私立学校读3年级,在外人眼里,英语流利、围棋已经达到专业级别的儿子已经足够优秀,但在李丽眼里,儿子要“补的课”还很多。
“他的那些同学,周末不是在马术、冰球等训练场就是在去各种比赛的路上,有些同学还会在暑假去非洲做社工,参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参加各种我叫不上名的夏令营或冬令营,对比自己的情况,感觉自己为儿子规划的太少了”,李丽说。
同样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读书的宋娟很理解李丽的焦虑。“刚开始,感觉我们进了个假的国际学校”,在宋娟的认知里,原以为私立或国际学校的孩子都在放养,初中之前不用怎么抓学习。
“真的上了私立双语学校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这里的竞争远比公立学校大的多。”宋娟说,在公立学校,走传统高考这条路,学习成绩是主要的考核标准,但在国际学校,除了学习成绩外,还需要评测个体综合素质。但综合素质的考核没有固定的量化标准,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只能尽可能的给孩子多报些兴趣班,我们周围没有不报班的”。
据《深网》翻阅部分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条件发现,除GPA(高中平均成绩)、托福成绩、SAT(包括推理测验和专项测验等)外,还需要考量个人综合素质。在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申请的学生需要向所申请的大学证明自己具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与规划、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社区服务的经历,对社会有使命感等多元化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培养一两项“拿的出手”的兴趣爱好,就成了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的必选项。
“就像木桶定律,必须在申请学校之前补上必要的短板”,宋娟说。
在《深网》接触的5个家庭里,有两位孩子在学昂贵的冰球课,一位孩子在学马术,一个孩子围棋已经达到专业级别,还有一位孩子已经参加过职业级的游泳比赛了。
曾在私立双语学校任职老师的卫立告诉《深网》,私立学校的孩子去参加职业比赛就是奔着拿名次去的。
“没去过多伦多观看职业冰球比赛,都不好意思对外宣称自己的孩子在学冰球。因为在写申请时,你不能只写擅长冰球,仅擅长并不能加分,只有在职业比赛中拿到奖项才有加分的可能。“
但真正能在职业比赛拿到名次的都是极少数,大多数是“陪练”的。
“为了能让孩子将来能申请到国外有名气点的学校,我们必须将孩子的申请简历塞的满满的,但总觉得做的还不够”,李丽说。
李丽和宋娟算是顺义妈妈的典型代表,在她们眼里,既然选择了国际学校这条路,家长就没有资格“放养”和“佛系”。
对此,同样将孩子送进私立双语学校的王悦却表示了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没必要太过焦虑”,王悦表示,“这只是一部分顺义妈妈的状态”。
在王悦看来,将孩子送进私立学校读书,是为了发现孩子在学习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和优势,至于以后是否会去国外读书,并不在考虑和计划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多给孩子些陪伴,开发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就行”,王悦说。
王悦的孩子在某私立双语学校读书,即将升入学前班,一年学费21万8千元。为了节省送孩子上学的时间,王悦已经将房子换到学校周围的某别墅区,周围不少空着的房子都是租给在顺义上私立或国际学校的家庭。
虽然坚持自己是“佛系”妈妈,但王悦的日程同样被孩子的各种兴趣班排的满满的。游泳和潜水之外,王悦的孩子已经打了1年的冰球。王悦解释,孩子打冰球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参加职业比赛,为将来申请国外大学加分。
李丽认为,家长带孩子学习冰球这类花费昂贵的运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拓展孩子和自己的社交圈。
对于“顺义妈妈”中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老师卫立对《深网》表示,主要是家长对孩子教育认知的差异化造成的,但也与羊群效应相关,如果周围都是所谓鸡娃的家长,相互比较后就很容易焦虑。
“从近几年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看,顺义妈妈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每年能被藤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就那么几个,别说藤校了,能进美国TOP100的学校已经很不错了。”
财力的PK
“走高考这条路能培养出一个“牛娃”就行,但走国际学校这条路,不仅要培养一个“牛娃”,还要有一个有实力的家长做后盾”,张萌说。
张萌算是非典型的“顺义妈妈”,兜兜转转5年后,张萌让读二年级的女儿重回公立小学接受教育。
张萌的女儿,幼儿园是在李亚鹏投资创办的培德书院读书。对于投资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李亚鹏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是为了给女儿呈现交融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所新式学校”。但他的女儿并没有在这所学校读书。
“当时选择送女儿去培德学院上幼儿园,是这附近所有私立双语学校中的最优选项,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学费一年12万多,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女儿读二年级时,不得不转到另外一所国际学校,因为培德书院倒闭了”,张萌说。
2017年,因为被爆出没有小学部办学资质,培德书院被关停。但真正让张萌下决心将孩子转到公立学校的并非是培德书院关停这件事,而是家庭的一些变故。
“因为与投资人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从2018年开始,我老公创业遇到困难,我们家已经支付不起国际学校每年几十万的学费以及其他各类费用,所以我只能让女儿就读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学”,张萌对《深网》说。
张萌将孩子教育“转轨”,只是国际学校家长经济状况的冰山一角。
李丽对《深网》表示,自己经常焦虑的一个原因是,虽然家庭年收入过百万,但每年孩子的学费及兴趣班的花费也有50多万,刨去这些教育开支,感觉自己就是 “穷人”。
据《深网》查阅鼎石、海嘉、新英才、君诚等近10所学校官网发现,从学前班到高中部的学费普遍在12万-30万之间,年级越高学费越贵。除学费外,校服费、午餐费和间点费、校车费、住宿费等其他费用一年的花费也有近3万多。
此外,多位家长都对《深网》表示,学费都会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幅。
图为某国际学校官网公布的2020-2021学费收费情况
学费、校服费这些费用都是最基本的,对于“顺义妈妈”来说,培养兴趣爱好及出国参加职业比赛等各种隐性费用才是无底洞。
“仅冰球这一个项目,包括场地费、教练等各种费用在内,一年花在冰球运动上的花费不会低于20万元”,李丽说。
已经陪着孩子打了1年多冰球的王悦没有透露每年在冰球这项运动上的花费,“打冰球也算是个圈子,家长普遍都是中产以上”。走私立或国际学校这条路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年收入过百万是最起码的要求。
王悦认为,对于儿子学习的冰球运动,最考验自己的不是钱,而是时间的损耗和全天候的陪伴。
“因为孩子还小,需要大人提前预留半个小时帮忙穿戴打冰球的装备。孩子上课和练习时,家长只能在一旁等待,一般是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感冒了,还要在低温的冰场里静候,头昏脑胀”,王悦回忆说。
全天候的陪伴意味着这个家里要有一位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职带娃。“早上九点左右,后沙峪某健身会所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刚送完孩子上学的顺义妈妈们”,经常去健身会所的阿甘对《深网》表示。
“部分国际学校在入学面试时会先面试家长,再面试孩子。通常情况下,全职妈妈会更占优势。一位全职妈妈不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家校沟通也会更顺畅些”,老师卫立告诉《深网》。
灵魂拷问
阿甘也是“顺义妈妈”里的一员,孩子在某私立双语学校读三年级。不同的是阿甘一家已于2019年中就办好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但出国考察一圈后,阿甘萌生了放弃移民的想法。
“如果你确定孩子出国后就不会回国发展,你还会将孩子送出去吗?”面对三次逼问,坐在旁边的妈妈沉默了。这是电影《别告诉她》中的一个画面。
在电影中,女主角的两个儿子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生活了25年,因为女主被诊断出癌症,两个儿子才带着妻小回国与母亲团聚。短暂的几天相聚后,女主的孩子们又面临一个问题,谁能暂时放弃国外的工作和生活,在老家陪伴即将离世的母亲。
“这个电影对我触动很大。当初想移民是迫于儿子没法在本地高考,又不想把儿子送回老家读书,分居两地”,阿甘说。
与其他几位“顺义妈妈”不同,阿甘将儿子送进私立双语学校读书是“迫不得已”。
“暂且不去考虑孩子在高中回原籍能否适应新的学校、老师、学生,仅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同这一点,孩子回原籍高考就可能面临成绩下滑的窘境,或许连二本都考不上,我们不敢赌上孩子的前途”,阿甘说。
阿甘发现海外高中里的中籍学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的概率更高,就萌生了移民的想法。“当初的想法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真要移民时我却犹豫了”,阿甘说。
“移民真的能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吗?我到了国外能干什么?我的父母怎么办?我以后想回国怎么办……”,每次想到孩子的上学及教育,各种问题就会一股脑涌现出来。
为了找到答案,阿甘于2019年8月去了趟加拿大,在万锦华人区呆了几天。她惊奇的发现,当地华人的生活起居跟国内相差无两,华人区都在讲中文,大家习惯用微信沟通,用微信和支付宝付款,不同的是周围没有自己熟悉的家人和朋友。
“这难道就是我以后要过的生活?为了孩子上学我真要放弃现在的一切?”阿甘顺手将疑问在微信上发给了好友,好友回复她:“教育这个事情没法千篇一律,无论家长和孩子还是要看个体性格和对环境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重要,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和自我相处,是一个无论在人生任何的阶段、任何地点都需要去学习的东西”。
“如果我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他以后还能干什么?”阿甘笑笑说,慢慢坚定了自己放弃移民的想法。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的宋娟、李丽、王悦、张萌、阿甘等均为化名)
如果有行业相关线索和爆料,请联系《深网》编辑部微信(qqshenwang1),或者发送至邮箱(shenwang11111@163.com),对于高价值信息,我们将提供丰厚奖励。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文末附上深网二维码。
第641期
排版:王羚磬
原标题:《顺义妈妈的账单:一年为孩子花掉近百万 她们就是现实里的“顾佳” | 深网》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随着她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向”文化在崛起,女性群像剧成为主流的创作模式。正在热播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热搜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