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市井、烟火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靠什么圈粉

澎湃新闻 2020-07-30 10:57 大字

“电波”终于要来浦东了。作为第十届浦东文化艺术节的开幕演出,7月30日起,早已圈粉无数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起舞6场。

这样一部现象级舞剧是如何诞生的,它究竟靠什么圈粉无数、一票难求?演出前夕,舞剧主创、主演代表——陈飞华、朱洁静、王佳俊做客《LuTalk 青年中国说》,为观众解读了“电波”现象。

作为国内首部“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再现了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

如何用舞剧讲述这段红色记忆,如何激活观众的红色基因?

“非常非常难。”上海歌舞团团长、《永不消逝的电波》制作人陈飞华坦言,“没有台词,要完全用肢体交流来呈现谍战情节。二十多次研讨和创作会,半年左右的创排,才有了“电波”的诞生。”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朱洁静、王佳俊曾在剧组安排下,走访位于上海的李白故居。《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我被当年李白发报的小阁楼震撼,仅仅几平方米的四四方方的小阁楼,却是他和兰芬幸福的净土。”主演李侠的王佳俊说,“一个回头、一个微笑、接报纸、拿工本包,当你走进这个角色,你不会再去想你的表演是什么,你的每一个动作就是这个角色的所想所做。”

从黄渡路107弄烈士故居,到李白被捕前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内容,再到剧中“真假夫妻”的原型,一幅幅鲜活的红色画卷逐渐舒展开来,“在充分的实地观察和了解后,很多细节就这样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陈飞华回忆。

身为一位老上海人,陈飞华还将自己的海派情怀注入了舞剧中。在他的记忆里,张家姆妈、王家姆妈、那些石库门里拾掇得干干净净的上海女人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弄堂里生煤炉烧水;每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来,她们便用蒲扇遮住脸颊,防止晒黑。

“一朵栀子花、一把竹伞、一把小蒲扇,在弄堂里,轻轻打两个弯,这就是我们的上海。”剧中洋溢的海派风情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的《渔光曲》选段重现了老上海弄堂深处的迷人韵味,也成了今年央视春晚的网红级“名场面”。

气氛紧张的谍战剧情融入唯美浪漫的《渔光曲》,不仅不违和,反倒有了奇妙的化学效果。“越是柔美、市井、烟火气,才越能体现出革命者走在刀锋上、坚持崇高理想的不易。”陈飞华说。除了题材本身的吸引力,在三位主创看来,“电波”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巡演120场,主要归功于细节与真实,“当我们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让舞蹈回归真实生活,就有了一种圈粉能力。”

主演兰芬的朱洁静回忆起寻找素材的经历,“在李白故居,我发现通往阁楼的楼梯非常窄,每走一步都有木头老化的嘎嘎声,我表演的时候,每一步要像小猫一样蹑手蹑脚。”

兰芬平凡又伟大,与朱洁静以往的舞台形象反差巨大,舞台经验丰富的朱洁静,也曾在“舞蹈性”与“真实性”之间徘徊。

“剧中有一个“拍走丈夫身上灰尘”的动作,我曾经习惯采用舞台上常见的“芭蕾手位”、“兰花手”,但导演马上就说这种动作是“可怕的做作”,非常刻意。”

于是她对这个动作反复打磨,努力从细节中找寻生活中的烟火气,“对我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如何把一个舞蹈演员的惯性演绎扔掉,把“朱洁静”扔掉,幻化成一个真真实实的演员,把真实的生活搬到舞台上。”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每当这十三个大字出现在剧终大幕,常有观众眼角泛起泪花。

对此,陈飞华也做了解读:“长河”指上海的黄浦江,“无声”象征着历史与时间,“奔去”是人们精神层面的力量,唯独有了“爱”才能产生“信念”。

对于已有25年舞龄的朱洁静和王佳俊而言,这种“爱”也早已化为对舞台的信仰。

王佳俊说,“舞蹈演员每一年都在跟自己的身体较劲,你今年做了什么,最终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因此,即使已双双成为上海歌舞团的“荣典”首席,他们也从不敢松懈。

“你必须在舞台上不断地跳,在舞台上不断地磨练。我觉得我的舞剧之路,我作为一个舞剧演员的路才刚刚开始。”朱洁静感慨。

舞蹈演员是吃青春饭的吗?王佳俊不否认,舞者的身体条件在到达顶峰后会走下坡路,“庆幸的是,当下对于“青春饭”的认知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和思想意识的进步,正在慢慢往后移。三十岁是当下舞蹈演员的黄金时期。”

除了年龄,伤痛也是舞蹈演员难以回避的话题。2008年,因韧带大面积撕裂,医生建议朱洁静远离舞台。“有的时候我们都无法知道,自己的能量边界在哪里。”朱洁静不肯认命,一点一点战胜病痛,重回了舞台中央。

演了百余场“电波”,朱洁静完成了从“小爱”到“大爱”的成长洗礼,“曾经我只是爱跳舞、爱美,如今我的爱变得宽广了,我爱这个行业,每一次跳舞我都带着一种使命感,我想让观众们走进剧场,来看一看现在中国的舞剧发展,看一看我们舞蹈演员用青春坚守的这份事业是多么值得,多么有意义。”(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二十”笑中带泪 “三十”绵里藏针 七个女人两台戏

《二十不惑》海报《三十而已》海报这是人们谈及年龄时熟悉的想象与模板,但除了这些固定搭配,20岁与30岁的人生又是何种光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