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不应为烧脑而烧脑
年底将至,爱煲剧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烧脑空间”——几部谍战剧不约而同地开始了“霸屏模式”。剧中的各种双面人生,在身份的认同中面临思索和抉择,在重重的迷雾里面临着隐藏、暴露乃至于生死之间的诸多不得已。各种各样的故事,在风云激荡之中,让人看的是一场又一场战斗,有形的,无形的,就看谁比谁的手段更为精湛,毕竟经典已深入人心。
打打闹闹就把特务抓了
作为本次年终“谍战季”最先打开的一部剧,《光荣时代》不可谓不特殊:开播时骂声一片,行进时渐入佳境,收官前“一地鸡毛”。在如今观剧的人们已经百毒不侵的今天,它为国产谍战剧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新样板。
这部剧的第一集,简直可以媲美任何你看到过的“神剧”。潜伏在北平警察局的地下党员郑朝阳,在被敌人发现后,居然可以以一集换装十几次的神级装备力,游走于各色人等之间,直至逃出生天。这在游戏界,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氪金玩家”。在这一集最后的枪战中,无限子弹模式、主角光环模式频频上演,仿佛燕双鹰上身,妥妥的神剧配置。
还好,在决心弃剧之前,还是耐着性子再看一看。随着三位反特主角的合体,渐渐展现出与之前的谍战剧不同的特质,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打打闹闹,就把特务抓了。在以前的类型剧中,很少出现如此“搞笑”的公安人员,一言不合就互掐,反特间隙各种斗嘴,却有效地推进了剧情的进展。
而且,它的另一个特质,就是接近烧脑界最钟爱的“本格推理”,其中的几次“案中案”设计极为精彩,而且绝不侮辱智商,抽丝剥茧中,水落石出,让人看得实在过瘾。正反面人物并不脸谱化,连配角都演得格外精彩。可惜的是,在接近收官的时候,主角与反派的智商同时下线,为了填兄弟情深、儿女情长这个坑,出现了严重的注水现象,以至于我这个忠粉,终于在每天的第二集过程中看睡过去。
“反特剧”的未来在哪里
在看《光荣时代》的时候,常常会联想起以往的谍战剧。很多人对于这个品类,最容易追溯到《潜伏》的年代,那个阶段,的确是国产谍战剧的一个高峰。包括已经成神的《潜伏》在内,《悬崖》、《黎明之前》、《借枪》……环环相扣的正邪博弈,让许多作品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有神采奕奕的经典感。
但如果细分到电视屏幕上的“反特”这个类型,与《光荣时代》相近主题的,还可以再上推到一些或许有被遗忘的作品。资深剧迷可能还记得一部叫做《江山》的电视剧,描写的也是解放初期,城市建设与“地下破坏”的斗争。相比之下,它所放置的历史背景更为宏大,也更具备历史教科书的气质。
而对更资深的剧迷来说,应该还能再联想起一部更久远的《无悔追踪》,老公安刘佩琦,和潜伏特务王志文,在北京的胡同里纠缠了大半辈子。好几十年前的剧了,因为《光荣时代》的缘故,又重温了一下,突然觉得有一点点的失落——为什么在现在,很难再出现这样真正有人性挖掘度的好戏了呢?
回到《光荣时代》,总体来说,它插科打诨的“漫画感”,它在剧情中段的本格推理运用,都是国产谍战、反特剧中出现的小惊喜。但作为剧情主线设置的兄弟正反立场,却因为一味追求烧脑,将真正动人心魄的内心戏消解于无形。再加上因为演员风波,反派一号用了抠图、AI技术来弥补,任是黄志忠展现了十分精湛的演技,但角色终究是“悬浮”了。
说可惜,也不可惜。也许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还能看到有更强历史气质、更深人性挖掘、更劲爆推理的类型剧出现,毕竟,谍战和反特,天生就是讲故事的最好主题。据《厦门晚报》
新闻推荐
最近没怎么加班,回家都很准时。吃过晚饭收拾好餐厨往客厅沙发一坐,左边的妈妈在微信里和老同学聊得火热,右边的爸爸在iPa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