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演员:不许变胖 不敢变老

澎湃新闻 2019-08-03 10:28 大字

         文 l 郝圆

最近娱乐圈的头条属于“女演员”。

前有海清发表“女演员宣言”在线求职的无奈,后有马思纯新剧发胖遭网友群嘲的尴尬,在并不那么友好的舆论潮水与冰冷现实的交织中,中国女演员的“职场生存游戏”被迫开启了hard模式。

舆论巨制《女演员失格》

作为演技曾经被“金马奖”认可的90后女演员,马思纯所面临的演技问责明显少于同期的“小花”们,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是一个“被认可”的女演员。

在新剧开播的发布会上,马思纯的照片成为了大家嘲讽的焦点,与女演员细高跟配超短裙的惯常形象不同,宽松衬衫+宽松背带裤的搭配和双下巴让不少网友立刻启动了“嘲讽模式”。“作为一个女演员这么胖是不是没有职业操守”,“减肥能要了你的命?”“赚这么多钱能不能减减肥?”诸如此类的诘问遍布各大社交平台,以至于目前在微博搜索栏打出“马思纯”三个字紧密关联着“胖”。虽然各种评论文章抛出“演员的核心是演技”、“演员形象需要多样化”诸如此类的观点时总会有大批网友点赞,但真到具体的女演员身上,长相和身材标准却变得无比严苛。

因“胖”被嘲的女演员,马思纯并不是第一个,赵薇、刘亦菲、蒋欣、李兰迪都曾因身材在社交网络中引发不小的轰动。在一次次网络热议中,原本关于“女演员身材”的各抒己见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强势的观点,逐渐成为舆论对女演员提出的“隐形要求”。类似的“舆论形象”不止有身材,甚至有愈发严苛的趋势。“丑是原罪,整容同样罪不可恕”,“晒娃是好妈妈人设,不晒是不管孩子”,“公众场合秀恩爱是假装营业,不秀恩爱是感情危机”,“生了孩子演偶像剧是装嫩”……按照舆论的标准,“女演员失格”有一百个理由。

被“商品化”的女演员没有“好市场”

与女演员所面临严格的“舆论规则”相对应的是艰难的职场生活现状。

在最近的FRIST影展闭幕式上,海清有一段争议性发言,她呼吁导演制片们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机会,并表示这些女演员没有传闻中那么不好合作,“我们是一群非常热衷表演的女演员,我们一直在坚持”。海清指出了中生代女演员的“职场困境”,从目前影视圈的资源配置来看,虽然有一些打着“大女主”标签的作品面世,但基本上局限于古装,如《延禧攻略》、《如懿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即便有各种宫斗、女首富作为包装,但内核却依然是老套的言情玛丽苏,并没有塑造有深度的女性形象。

在其余类型剧中,中生代女演员的处境更为窘迫,留给她们的选择基本上只有“妈妈”、“媳妇”这种脸谱化的家庭妇女形象。来源:微博@穿帮君

编剧王豖在知乎中写道,展现成熟女性最好的载体是职场剧……而我国职场剧里的职场中坚力量依然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主题依然是谈恋爱,跟大叔谈恋爱,跟少年谈恋爱,跟同事谈恋爱……

职场困境并非仅存在于中生代女演员中,即便顶着“小花”的名头,女演员依然找不到好角色,年轻女演员正在被“傻白甜”偶像剧绑架,这些角色一方面缺乏个性与深度,消磨着“小花”们的灵气;另一方面“傻白甜”也为女演员的外形提出了相对统一的要求,女演员集体追求少女感便是这种现状的投射。

无论“穷途末路”还是“委曲求全”,都是女演员hard模式的不同表现。

女演员的问题其实是国产剧的困境

无论“无戏可拍”还是“形象刻板”,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女演员的专属危机其实是整个中国影视圈的困境缩影。

影视是一门生意,没有人会否认。作为一门面向大众,目标赚钱的生意,影视剧的生产和制作首先需要考虑到受众与平台的喜好。在卫视独霸的时代,作为大众传媒受众的电视观众几乎覆盖所有年龄段,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电视剧的类型比较多样,谈恋爱并不是“唯一主题”。但是随着长视频平台的崛起,影视剧的播放方式开始渐渐从“先台后网”走向“网台同步”,到如今“先网后台”、“网络独播”等现象也开始出现。

网台关系的变化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平台变化,而是网台权力的更迭与目标受众的变化。

新旧媒体时代的更迭使得盈利模式单一的传统卫视在头部影视资源的争抢过程中丧失优势,相反,背靠BAT“金主爸爸”的优爱腾不仅天然有资本优势,同时也通过创意中插、会员收费、贴片广告等方式增加了盈利的可能性,具有“带货”潜力的互联网视频平台在广告招商中备受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剧的服务对象就变成了“互联网视频平台”。平台决定受众,互联网长视频平台的崛起离不开“网生代”娱乐方式的转型,优爱腾的主要用户是80、90、千禧一代,这些年轻用户的内容消费不仅具有年轻化取向还具有典型的粉丝化趋势,因此大明星、偶像剧、IP剧便成为这种娱乐生态的主要内容。这种题材留给女演员的除了“傻白甜”女主角,恐怕就剩下一板一眼的“婆婆妈妈”了。

这样的窘境是潮水方向决定的,女演员有可能逆流而上吗?

END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古人是如何计日和计时的? ◎杨本科

◎杨本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