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爆红背后:两代人缺乏双向理解
十年前,夫妻矛盾、婆媳关系,一度是家庭剧的热门议题,《媳妇的美好时代》《当婆婆遇上妈》《双面胶》等作品都塑造过诸多恶婆婆的形象。
十年后,不少都市情感剧却摇身一变,将上一辈与下一代的代际矛盾,聚焦于原生家庭 (指子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例如《乡村爱情》中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谢广坤,便被网友评为最“作”爹的鼻祖,近期热播的《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不过是后来居上。而《欢乐颂》中剥削女儿,偏向吸血鬼儿子的樊胜美妈妈,同样将“重男轻女”“唯利是图”等潜伏在原生家庭底层的不堪,彻底推上风口浪尖。
电视受众的变化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外部矛盾转化为原生矛盾,主要源于电视受众群体的变化。十年前,60、70后的女性观众是主要观众群。“这一代人的儿女和兄弟姐妹比较多,女性成家后,大多将心思放在新家庭中,且在处理婆媳关系上缺乏经验,因此她们对反映婆媳大战的家庭剧比较感兴趣。此外,中老年观众也更偏好家长里短、戏剧化的狗血剧情。 ”一位编剧坦言。
但随着视频网站崛起,主流观众变成了年轻女性,其关注的题材和议题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更加关注自我成长,以及家庭纠葛对人格的影响。剧评人李星文坦言,重男轻女、亲情分配不均或实际利益不等,都是曾潜伏在公共话题之下的存在,“但由于如今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这类群体本就乐于倾诉,愿意把这种个人审美行为发展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集体讨论行为。伴随《都挺好》把这些话题相对极端地呈现,必然引起社会上山呼海啸似的回应。 ”
现在的家庭关系更紧密
为何年轻群体更关注与原生家庭的矛盾?编剧汪海林认为,年轻人的心理与上一代人有很大区别,“他们会认为,我的不顺是父母造成的。以往是积极地看待成长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现在更多年轻人会对家庭产生抱怨。 ”
在汪海林看来,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就该经济独立,但如今进入社会还需要家长买房买车的人很多。很多家庭关系并非松散,而是更紧密了,“父母在经济上帮助子女,自然会更多地干预子女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住在父母资助的住房里,父母与子女互相依赖、互相折磨,《都挺好》只表现了一方面。 ”
李星文认为,《都挺好》成为“爆款”、“讨厌苏大强”等调侃遍布网络,与这一代父母和年轻人普遍缺乏双向理解意识有关。 “父辈对儿女,在主流观念中还是毫无保留地付出。当然也有家庭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造成一部分家庭成员受到伤害,但是这种伤害也是爱与伤糅合在一起的并行状态。只是目前父母和孩子都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会单方面清算所谓原生家庭的伤害,孩子也会放大父母对自己的影响。这正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 张赫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青春三部曲”后,导演赵宝刚再一次用镜头聚焦现实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