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如懿》竟有《甄嬛》幕后高人支招
采写:刘玮、张赫、武芝
新媒体编辑:报报
图源网络
刷屏许久的《延禧攻略》已结束,《如懿传》紧接着又来了。两部同时期相同人物的清宫剧,霸占了整个夏天。
前几天,记者出差途中,左手边俩阿姨在看《延禧攻略》,右手边姑娘们在看《如懿传》,两剧的火爆程度和激烈对打可见一斑。两部剧除了剧情、人设不同引发争论外,两剧后宫女性的服饰、发型、头饰、礼仪等,也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从一开始《延禧攻略》中嫔妃的珍珠衫、冷色调服装和咬唇妆容等成为看点后,随着《如懿传》的开播,皇帝登基走丹陛、青樱的蝴蝶结等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新京报记者查阅历史资料(《清宫后妃氅衣图典》《清宫服饰图典》《中国服饰史》),并专访《延禧攻略》造型指导宋晓涛、梳化指导林安琦,两部戏共同的礼仪指导张晓龙(《甄嬛传》中饰“温太医”,指导了《甄嬛》的古代礼仪),古代服饰研究者扬眉剑舞,以及相关领域的历史专家,详解两部剧的服化道。
看了这篇,你不仅会成为清宫服化道专家,连吹牛都有了资本。
先以两部剧中我们最最爱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为例。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都有关于女性“一耳三钳”的表现。《延禧攻略》无论宫女还是后妃都贯彻了“一耳三钳”。而《如懿传》,据张晓龙称,有时为了美观去掉了这种装饰。
扬眉剑舞:一耳三钳是满洲旧俗,乾隆时期也是如此。正式服装钳环上要有东珠坠饰,便装可以无坠。
金环镶东珠耳坠
长1.5cm,一副共6只,佩戴时皇后左右各3只,妃左右各2只。耳坠为金质环形,环下有金累丝坠帽。帽下各镶缀东珠2颗。此东珠耳坠当为皇后所戴。
清代皇后穿的几种衣服,在两部剧里,完全的给大家展示出来了。
先说《如懿传》里看起来最华贵的那一套。
皇后朝服
据资料显示,清代皇后礼服(即朝服)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约、领约、耳饰、朝珠、采帨等,在祭祀和重大庆典时穿用。穿着时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延禧攻略》皇后常服(左)
真实的皇后常服(右)
《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秦岚饰)的常服,类似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女性服饰雪灰色缎绣四季花篮棉袍。皇后常服在服制中不见记载,但从实物和文献记载来看是存在的。它的形式应和皇帝常服相类似。
《延禧攻略》皇后吉服(左)
真实的皇后吉服(右)
据故宫博物院馆藏记载,皇后吉服有吉服冠、龙褂、龙袍、吉服朝珠等,一般节日时穿用。
据《钦定大清会典》载:皇太后、皇后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皇后、皇太后在祝寿、宴赐等重要场合都有穿类似的石青色吉服。
《延禧攻略》中皇后爱戴绒花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秦岚饰)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因此掀起了后宫女子佩戴绒花头饰的风尚。
古代女子满16岁为及笄(jī),束发饰物单股称簪,双股称钗,有垂珠坠子等饰物称为“步摇”。《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中都有精致的手工制作的簪子、钗子、步摇等头饰。
点翠凤吹牡丹头花
长8cm,宽14.5cm。凤凰被用以象征“母仪天下”的皇后。此头花上的凤鸟是用点翠工艺制成,凤尾嵌珍珠并缀有一朵象征富贵的牡丹。
新京报:当时是否流行咬唇妆?
扬眉剑舞:从画像上看,乾隆时确实有类似咬唇妆或者加重下唇的唇妆。
新京报:为什么乾隆时期皇后、贵妃都非常喜欢手珠?
扬眉剑舞:十八子手串是清代女性很常见的饰物,可以在手间把玩,也可以戴在衣襟、手腕上,材料翠珠、碧玺、东珠、珊瑚、蜜蜡、玛瑙、水晶,各种宝石都有。
“白月光”部分就到这结束啦~
除了两部剧中皇后的服化道和真实的历史对比,其实两部剧中还有其他的一些设置,也十分考究。
比如发型。
这部分,《延禧攻略》造型指导宋晓涛、梳化指导林安琦和古代服饰研究者扬眉剑舞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两部剧中“二把头”和历史中的“二把头”
林安琦谈到,《延禧攻略》中所有女性角色发型的参考都来自于古画和老照片,魏璎珞的发型分为两个时期,宫女阶段和妃嫔阶段。这次剧中所有角色都是中分的,每个嫔妃根据她每个阶段的特色,在发型上有些许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二把头。
但扬眉剑舞在接受采访时说:乾隆时还没有“两把头”,常服、便服可以盘辫包头、插戴以鲜花为主的简单首饰。旗头有一个上百年的发展过程,嘉道时垂在脑后如八字形,叫架子头,咸同时逐渐拉直叫一字头,光绪以后在慈禧的推动下越变越大,才出现了清末民初高大的大拉翅。比较明确的“两把头”雏形,应该是道光年间开始出现的。剧照里这种发型应该是结合钿子的形状设计出的一种发型,也没法给一个明确的名字。
宋晓涛说:“清朝女性的发型没有贫富贵贱之分,谁都可以梳。她们的头饰代表了她们的身份和品级,小宫女的饰品就比较简单,妃嫔的品级越高饰品就会越华丽。”
故宫所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一共12幅,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清宫女子冠服、发型、首饰等当时宫中女子最为流行的妆饰。
再比如云肩。
《延禧攻略》中的云肩(左)
历史上的云肩(右)
云肩是披肩的一种,《元史》记“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清代云肩雷同。
在《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令贵妃)、纯妃、娴妃、皇后、高贵妃都曾穿过带云肩的服装。《如懿传》中未见云肩。
这些基本的服化道介绍完之后,关于《延禧》和《如懿》,还有一些备受争议的部分,今天给大家揭秘。
关于高贵妃的“珍珠衫”
新京报:乾隆时期是否存在类似于这样的珍珠衫和大盘头?
扬眉剑舞:我认为这款珍珠衫的灵感应该是来自于慈禧,座头应该参考的也是清末民初造型。
关于娴妃的这件服装
新京报:这一套是否符合乾隆时期妃子礼服的样式?
扬眉剑舞:这个外套也属于吉服褂,但纹样不属于后妃礼制。除皇后外,后妃的吉服褂都使用各种蟒龙纹,只是根据品级不同,有的是五爪金龙、有的用夔龙、正蟒、行蟒、双螭等。剧照里的这件褂用了花卉纹,花卉、瓜瓞属于等级比较低的皇曾孙福晋、皇元孙福晋、镇国公夫人使用。另外吉服褂内应该套穿吉服袍,也就是龙袍。
关于如懿的蝴蝶结
周迅饰演的青樱(即如懿),少女时期喜欢系一个大大的蝴蝶结。这点也让很多观众质疑,清朝怎么可能有这种装饰。但网友们提供的清朝外销画中,还真的有这类服饰。
所谓中国外销画,一是指由中国画师绘制而专供输出国外市场,通常是销往欧洲,美国;二是在绘制时不同程度地采用西洋绘画的技法,包括透视法、色彩晕染、形式和材料。清乾隆年间,出现了专门模仿西方绘画技法、风格,绘制外销画的职业画家。
关于乾隆走丹陛
《如懿传》中乾隆皇帝登基步行沿着太和殿前的丹陛走向大殿的一段镜头引发网友的争议。
关于这个镜头,张晓龙(两部剧共同的礼仪指导)表示,在拍摄之前跟导演汪俊、主演霍建华讨论过,皇帝走丹陛的确有历史记载,但并不常见。其实在历史上,皇帝登基是从乾清门出发,乘舆从保和殿后的御道经由中和殿,最后到太和殿接受满朝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再原路返回,拍摄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上皇帝乘舆从大殿上过,而让皇帝本人在丹陛上走过,是为了画面的美观,因此做了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最后这个话题已经涉及到了宫廷礼仪,其实这两部剧一开始引起讨论的更多的是服化道方面的话题,之后,随着剧情展开和关注度的增加,关于动作和礼仪,都受到了不少关注。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礼仪指导都是由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张晓龙率领其团队指导的,他告诉记者,他的团队近几年为多部古装剧做礼仪指导,“这两部戏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都认真对待。我们从来没有说要还原历史,因为历史是任何人都无法还原的,我们只能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做到尽量与历史贴合。”
《如懿传》的前期筹备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礼仪梳理和学习,帮助演员理解时代和角色,剧中比如丧仪、登基、御门听政等大场面的戏,用了很恢弘的仪仗。
“学会礼仪让角色更加成立,比如《延禧攻略》的魏璎珞有很多于礼不合的举动,正是彰显了这个角色的特点,而《如懿传》中如懿在跟玫贵人告辞的时候也施礼,正是因为如懿是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上还下礼是贤能的表现,而且这个礼节很普通并非大礼。而如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这个礼只有在清朝出现过,尊卑体现在清朝达到了一种极致。”张晓龙如是说。
《如懿传》的礼仪指导张红(张晓龙礼仪指导团队成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说:“皇上登基这场戏,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现场一共有976个群众演员。我们提前一天晚上跟导演组开会,第二天一大早到现场教群众演员礼仪,要求所有人的动作整齐划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礼仪指导两人一组,将群众演员以每组50人划分进行分批教学。一名礼仪指导教,另一名礼仪指导纠正群众演员的动作,为的就是让每一个群众演员都能看清楚,把动作做到位。”
《如懿传》中第三集的丧仪,有非常完整的仪仗,所有人根据与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他们站在哪个位置,以及下跪时女性的手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男性的手势与女性相反。
其实正如张晓龙教授所说,“历史是任何人都无法还原的。”
但如果在研究了颇多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这清代宫廷戏,不仅让观众有兴趣去了解历史上乾隆皇帝的诸位后妃,也让观众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服饰之华美,饰品制作之精巧,不失为一件好事。
新闻推荐
热剧收官,观众津津乐道大结局《延禧攻略》之“火”,谁能接棒?
热剧收官,观众津津乐道大结局古装剧《延禧攻略》已于26日晚收官,大结局的剧情、佘诗曼的演技爆发、傅恒的虐心问题等,都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