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隐藏着这些非遗密码

济南时报 2018-08-17 14:16 大字

大热剧《延禧攻略》剧情过半,热度和话题度依然不减,有人甚至将其誉为“将东方美学与清宫文化相结合,深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诚意之作”。的确,这部剧在角色、服装和妆容等方面还原度都非常高,尤其是整个带着灰濛冷调的画面,将观众带到三百年前的深宫气氛之中。“宫斗的剧情千篇一律,经得住考证的美学文化万里挑一”,这,大概也是本剧成功的原因之一。

沉静的“高级感”莫兰迪色调

在了解《延禧攻略》的色调风格之前,应该先知道一个美学术语——莫兰迪色。莫兰迪色调是一种高级灰色调,用低饱和度的色彩营造出温柔优雅的质感。“莫兰迪色调”是以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名字命名的。他的绘画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

《延禧攻略》的整体色调,被观众称之为“延禧莫兰迪色”。整部剧的色调和以往饱和度高、色彩艳丽的宫廷剧不同,《延禧攻略》使用偏暗的色调和低饱和度的画面,风格沉稳大气。光听这些名字就给人一种舒缓宁静的美感:浅灰蓝、灰豆绿、淡妃、月白……美感呼之欲出。《延禧攻略》的配色、人物服饰、妆容场景陈设令人眼前一亮,刷新了宫廷剧审美的新高度。

以剧中富察皇后的衣着为例,很多观众认为她的衣服色调偏冷淡系,不够明艳和张扬。比如富察皇后大寿的场景,她并没有按照古装剧常理穿红色系礼服,而是穿了黑底团龙礼服;在一些正式场合,皇后的明黄色礼服也换成了姜黄色。实际上,剧中的妃嫔穿着是比较符合历史上乾隆年间后宫妃子穿着的。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后宫女子,上至皇后下至宫女,穿戴颜色普遍稳重严肃,如石青色、月白色、藕荷色等,鲜艳的颜色反而较为罕见。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提到:“(旗装)早期偏于瘦长,袖口亦小,衣着配色极调和典雅……晚期变化极大,由头到脚,和暴发户相差不多。”

可见,乾隆时期的主色调确实是稳重、典雅。这一点上《延禧攻略》很好地还原了清朝宫廷这一美学审美。

咬唇妆和柳叶眉才是“真历史”

自从韩式妆容风靡中国以来,荧屏上不管是现代剧还是古装剧,女性角色都是清一色的韩式一字眉和荧光色口红。相比之下,《延禧攻略》倒是给观众洗了洗眼睛,妆容素净高雅了不少,而且每个人的妆容都各有特色。

历史上,清代女性妆容总体上比较素雅,眉毛纤细高挑,底妆白皙,眼妆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唇妆追求小而薄。《延禧攻略》的化妆师们摆脱了粗平眉,采用了古代女子特有的弯弯柳叶眉,给人物添加了

一份复古温柔的气质,真实地还原了清代女子的扮相和特征。至于争

议颇多的“咬唇妆”,也是完全尊重历史原型的。古代的女子没有眼影眼线假睫毛等,如果还画上大红唇是不好看的。为了整体协调,古代女子就喜欢对嘴唇做出修饰,让嘴唇看起来更小巧,整体看起来更柔弱好看。翻看流传至今的清朝宫廷女子画像,无一不是细眉和薄唇。

首饰佩戴上,剧中女子的耳环非常引人注目,采用了“一耳戴三钳”的佩戴方式。所谓“一耳戴三钳”,是指满族妇女要在每只耳朵上扎三个孔,带上三只耳环。这种习俗每个满族妇女都要遵守,直到清

朝中后期也不曾更改。《延禧攻略》中,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做到了

这一点,而且她们佩戴的耳环都是当时最流行的大颗珍珠,每串两颗的样式。而在发型设计上,剧中女子均是梳着“小两把头”,即把前

额的头发左右分成两部分捆扎起来。至于《还珠格格》中观众

熟悉的黑色梯形框加一朵大花的旗头款式,其实是慈禧时代才开始出现的发型。“小两把头”用的是女子自己的真头发,所以负重不起沉甸甸的金银首饰,头上发饰也以绒花等这类轻便的头饰为主。

这也是非常符合史实的。史料记载,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其实这是富察皇后生性恭俭,并以此要求后宫。

不过,根据身份高低,女子佩戴的绒花也有等级之分。富察皇后喜爱戴紫色绒花,紫色是中国古代彰显身份显赫的色彩;大宫女明玉佩戴的浅红、褐黄色小簇绒花,属于次于正色的间色;璎珞还是小宫女时就只能佩戴造型简单、色彩单一的绒花。

一场华丽盛大的“非遗”展演

如果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不难看出《延禧攻略》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刺绣、点翠、缂丝、打树花……可以说是一场华丽盛大的“非遗”展演。

据了解,剧中的服装全部细究历史式样手工制作。单是服装上的绣花就用了手推绣、宫廷绣、打籽绣、盘金秀、缂丝等多种绣法,全是经验丰富的老绣工纯手工缝制。不用说皇后贵妃,光是剧中宫女的衣服就使用了多种绣法。清朝是刺绣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通过刺绣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剧中清宫娘娘们的穿着,既有满族女子的端庄大气,又有汉族女子的优雅精致。剧中的高贵妃很喜欢点翠这种头饰。这种精巧漂亮的头

饰制作起来却是大花工夫。史料记载,“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康雍乾三朝达到了顶峰,也是这一时代皇室女子最常见的头饰之一。《延禧攻略》剧组买了人工毛,一点点染色,一根根粘贴,便形成了如此精致的点翠头饰。

剧中太后所握团扇,仿制了清朝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高贵妃所用之扇,仿制了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这些仿制的团扇,剧组都是由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宫廷缂丝手艺制作而成的。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在乾隆时期,江南织造局的熟练工一天只能织一两厘米,而一般要15年以上才能成为熟练的绣娘。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聊聊几句,就写出了高贵妃献给太后那场惊心动魄的“火树银花”的表演。“打树花”也是一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延禧攻略》,“打树花”第一次进入影视作品。负责这场戏的表演匠人们,大多都已年过花甲,却还是不辞辛苦、不远万里赶来参与拍摄,展现了一场盛大的影视剧中的非遗表演。 (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他出道24年四次演皇帝都没火,如今《延禧攻略》演太监却火了

本文由【萌神木木】首发于企鹅擅自转载必究!欢迎转发分享~文/泠妹儿一部作品能让主角们“一炮而红”,也能让观众发现“沧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