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将投拍 原著作者要找遍全球寻“秦王”

济宁晚报 2017-12-04 09:29 大字

在日前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大秦帝国》原著作者孙皓晖对媒体表示,《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将投拍,预计要拍摄100集。有望2019年年底与观众见面,但目前最让他头痛的是尚未找到秦王嬴政的扮演者。

不满意

前作水准太差要重拍

《大秦帝国》系列小说曾在2009年被搬上荧屏,其中第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反响最好,如今再查豆瓣评分,该剧高达9.1分,而随后搬上荧屏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反响平平,谈及此前的三部作品,孙皓晖觉得第二部和第三部拍得很不理想,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和原著背离太大了,经过我们的编创部的同志比照,故事的查重率不足,这样一来就不是改编原著了,实际是以他们自己另外的思路在编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故事。”

决定再次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拍成影视剧,为了保证电视剧和小说的精神内核一致,孙皓晖认为亲自上阵非常有必要,他说,剧本一旦确立是不允许改编的,导演没权利改变,谁都没有权利改变,可以在讨论中间提出意见,完全是可以容纳各个方面的意见,那么修改也是统一由原来的编剧修改,而不是由任何人现场随便改。

有意义

让观众了解第一次文明重建

孙皓晖表示,《大秦帝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和阶层引起的普遍共鸣,是因为“大秦帝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很特别,是第一次文明重建。

“秦帝国所处的战国时代和春秋时代,就是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使秦从建立诸侯到它走向统一文明高峰的整整500多年,这500多年正好是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被称为轴心阶段,是从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轴心时代中华文明居于世界文明的顶端,它是第一个从分治文明走向大一统的文明,那个时候全世界还没有这种文明形态。”孙皓晖说。

价值观

让“历史正剧”回归荧屏

中国电视荧屏并不缺古装剧,而古装剧充斥着宫斗、阴谋论、多角恋等等,更多是肥皂剧,而孙皓晖此次要将“历史正剧”带回荧屏,“历史正剧”最重要的使命是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但现在不少古装剧正是败在价值观上。“凡是肥皂剧里面的政治生活基本都是阴谋论,情感上以多角恋为主导,这个几乎是所有古装剧里面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孙皓晖说。

那么,如何判定“历史正剧”呢?在孙皓晖看来,从故事框架上来说,至少所写的70%左右的历史要是真实的。如果号称是历史正剧而写的是一半虚构一半真实,那就不叫历史正剧。其次历史人物要真实,必须尊重史书和考古所发现的一些东西,就这个人物他的籍贯是什么,他的出身是什么,他的文明史是什么,比如说他出身贫寒,就不能写成富有,这些必须是真实的。

很头疼

找不到合适演员演嬴政

亲自上阵担当编剧,最让孙皓晖头疼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出演嬴政。“历史上有很多著作对于嬴政的形象是丑化的。”对于嬴政形象的描述,孙皓晖直言,太平御览记载秦始皇高一米九几,就是身高九尺有余,而且完全是一个很伟岸的形象,而且他的体魄也是很强健。

对于能出演嬴政演员的要求,孙皓晖说,至少实际身高得一米八五左右,然后冠一戴,衣服一穿,本身关键是一种内在气质。此外,秦王的台词非常多,而且都是政治性的台词,台词水准一定要保持跟大秦帝国已经上映的第一部的水准一样。

据孙皓晖透露,拍摄《大秦帝国》第一部时,剧本台词就曾难倒王志飞。“当时《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剧里面第一次使用这样风格的台词,所有的演员都不赞同,都说这样的台词没办法说。像王志飞,他上场从来不拿纸片,台词了然于胸,但是一进剧组演商鞅,王志飞就说‘这个台词怎么弄,记又记不住。\’”

“后来,包括吕中等老一辈演员,进组后晚上都在研究台词怎么说,经常相互砥砺,剧组风气也很好”。再拍《大秦帝国》,孙皓晖希望保持与第一部一样的风格,这也意味着台词又将对演员是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找不到演员的难题,孙皓晖有一个建议:“我们准备在全球华人圈里面招聘嬴政这个演员,除了外国人,全球华人都可以,也许业余的能涌现出我们视野里现在还没有呈现出的天才,所以嬴政这个演员,我们希望在中国能有一个好的演员,把他的气质、气度、贡献能表现出来。”(综合)

新闻推荐

金庸译本怎么翻? 书中人名怎么译?

此前正式出版的金庸译本有:■《雪山飞狐》FoxVolantoftheSnowyMountain由香港城市大学莫锦屏(OliviaMok)翻译,在1993年出版。■《鹿鼎记》TheDeerandtheCauldron由曾翻译过《红楼梦》的英国汉学家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