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实在是 差了口气儿
据新浪娱乐讯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收官了,它以令人大开眼界的中日混搭北冰洋风味儿的热血校园风起步,在经历了男主角变“坏”了、女主角去哪了这样的飞短流长后,最终剧情走向了“与变态一起同居的日子”。本欲讴歌情怀的《那年青春》,到最后做到的可能不过是输出了恼人的坏情绪。
小编认为,《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确实是一部意欲做出些突破的电视剧,向电影看齐的灵活镜头、质感光影在国产现代剧中属于少见,甚至那身漫画风的杀马特造型,也可以理解为是主动的美学尝试。但无奈的是,该剧的故事实在是差了口气儿,陈旧的剧情主线经由生硬的巧合强行推进,不算讨喜的人物设置,即便是拿“现实主义”当口号,也难以疏解观众看剧时想快进的烦闷。
情节同质化
角色永远在“巧遇”
服饰造型见仁见智,《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真正的软肋还是在于故事本身。初看剧时,因着主演人选加之诱导性的剧名,小编以为这会是一部青春校园剧,也因此对开篇那种混混江湖式的、大不同于隔壁《最好的我们》等乖学生类型的校园叙事颇有些难以认同。剧中部分情节的过分夸张加剧了这种疏离感,即便对这些足够为人师的演员挑战高中生的演技充满信任,那种成人化的情感表达也很难在观众自己的校园记忆里得到回应。
相对来说,高中之后的戏份,无论是故事走向还是演员本身和角色的契合度,违和感都有所弱化,但遗憾的是,剧情的可看性还是没有明显提升。《那年青春》的故事主线是男主角肖小军在历经情感得失、事业起落之后的成长,这种脉络有些类似《你是我兄弟》《相爱十年》,那两部戏都曾给人一定的情感冲击,走同样路线的《那年青春》本也应达到同样的效果,只可惜,它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些粗疏潦草了。
“巧遇”是《那年青春》中最常用的推进方式,已经泛滥到几乎可以将之称为唯一的矛盾类型。女一男一在一起时永远都会被男二撞见,男一女二碰一起时女一也总会出现,其他人物也都在各自的小圈里兜兜转转、迎头相遇,你们真的以为世界只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同质化桥段设计刻意而生硬,让这个并不新鲜的成长主题愈发显得陈旧。
N号角色上位
女主角去哪了
至于几位主演,对于这种年龄跨度不算太大但又有区别的角色设置来说,演员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是尴尬。但整体来看,郑恺和刘诗诗这样的组合,无论是表演还是其个人气质,对于人物的诠释都还是合适的。越跑人气越高的郑恺,在《那年青春》中完成了一次“大男主”的挑战。而刘诗诗在哭遍了古装、虐够了历史、引无数帝王竞折腰之后,也终于选择了一部现代戏来让自己包括观众换换口味。
不可否认,两位演员尤其是刘诗诗对于《那年青春》的基础观众构成贡献卓著,但奔着偶像来的粉丝很快发现,在这部线索繁复、N号角色能与主角共短长的电视剧中,似乎并没有给他们的爱豆留下预期中的足额戏份。《那年青春》播至后期,观众对于剧情本身已不再关心,为女主一集才出场几分钟愤愤不平占去了他们大半的精力。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选择了两位品质与号召力俱有保证的演员,但在剧情、人物关系设置上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匹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新闻推荐
黄晓明和女友Angelababy(杨颖)共同主演的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将于8月七夕档上映,近日两人却惊传分手消息。不过,日前记者拍到两人与赵宝刚、冯小刚、徐静蕾等圈内大腕聚会的画面,看来所谓分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