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导演署名被抹掉 郭敬明维权 出品方称很多人讨厌他,怕影响《爵迹》票房

半岛都市报 2016-08-30 00:00 大字

郭敬明在《爵迹》中饰演神秘角色。

半岛记者王法艳

8月29日凌晨,郭敬明发微博“维权”,称乐视影业发行部门擅自将发往全国院线的《爵迹》海报片名下方的“郭敬明导演作品”字样抹去,对方解释有很多人讨厌他,“因此会影响票房”,所以要弱化郭敬明电影这个标签,郭敬明表示很难过,“我觉得很不公平,很欺负人”。现在,郭敬明已删除微博,似乎双方已和解。有网友支持郭敬明,也有人认为是炒作。其实,这一风波更像是曾经赚翻了、如今却屡屡赔惨了的商业片焦虑的又一表现,9月30日上映的《爵迹》同档期有《我不是潘金莲》《湄公河行动》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为了票房,更惨烈的竞争和更狗血的互撕还在后面。

郭敬明被欺:

《爵迹》海报抹去导演名

《小时代》系列被搬上大银幕后,虽然争议多多,但三部影片票房收益近20亿元,在商业方面无疑是赢家。所以,随后郭敬明又将自己的另一部作品《爵迹》搬上银幕,同样自编自导,但明星阵容更为强大,范冰冰、吴亦凡、郭采洁、杨幂和王源等十余位明星加盟,影片定于9月30日国庆档与观众见面。

但8月29日凌晨,郭敬明却通过微博发文,抗议乐视影业的发行部门未经他同意将海报上“郭敬明导演”的字样拿掉了,他认为这是对他署名权的侵犯,和对他本人极大的不尊重。郭敬明称他曾致电询问原因,对方解释说“是要弱化郭敬明电影这个标签,有很多人讨厌我,因此会影响票房”。

这让争议声中一路走来,各种质疑都见多了的郭敬明依然感到很受伤,“我听完这个解释非常难过,确实我被很多人讨厌,确实很多人听见‘郭敬明导演\’这几个字会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爵迹》也是我两年来的心血,通宵达旦地奋斗,辛苦地工作”,郭敬明说:“也许我确实拍得不够好,也许我的导演水平确实有限,但不管怎么说,这也不能否定我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的事实,我有权利在电影海报上署名。我有权利告诉别人,这是我拍的电影。”目前海报已经在各大院线大面积铺展陈列,看着自己的名字就被这样无情地抹去,郭敬明觉得“很不公平,很欺负人”。

维权or炒作?

片方认“错”双方似已和解

微博发出后,有不少网友留言支持郭敬明“维权”,从郭敬明的微博来看,也正如他所说,为《爵迹》付出了很多心血,8月27日凌晨两点半,他还更新微博称正在IMAX厅测试《爵迹》成片的画面效果。但也有少数网友认为可能是因为影片品质不好,郭敬明与片方达成了一场默契的炒作。

8月29日清晨,郭敬明删除了“维权”的微博,并发了一条新微博:“从开始筹备《爵迹》,到现在,两年了。我在南京酒店里住了两年。偶尔回到上海,家里的狗狗会像对陌生人一样冲我大叫了。”当天上午,乐视影业CEO张昭也转发郭敬明微博并做了回应,婉转认错:“四年了,从《小时代》到《爵迹》,你的勤奋、你的付出,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一路走来,乐视影业也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我们深知,走向王爵的足迹实属不易,唯有一起更加努力。9·30,影院见!”而支持郭敬明的网友似乎并不买账,很多人在张昭微博下留言,希望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正式向郭敬明致歉。

不过从郭敬明删微博来看,似乎已与片方和解,毕竟距离影片上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导演与片方翻脸的话,对影片宣传和票房并无好处。而且郭敬明与乐视影业一直合作紧密,从电影《小时代》开始,到电视剧《幻城》和新电影《爵迹》,郭敬明还是乐视电视的代言人。

票房惹的祸:

今年电影赔多赚少压力大

从郭敬明维权的内容来看,乐视影业的发行部门抹去“郭敬明导演作品”的署名,是怕很多人讨厌郭敬明会因此影响票房,这种做法多少显得有些幼稚,正如网友留言所称,即使不署名,恐怕“全世界也都知道是郭敬明导演的吧”。但这一风波从侧面折射了片方对《爵迹》票房前途的忧虑,此前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爵迹》曝光预告片后从人设到背景、特效细节都被网友质疑了一番,称要么影片在特效上压根没舍得花大价钱,要么就是郭敬明被特效公司给骗了。

而且,9月30日,与《爵迹》同档期上映的还有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根据张嘉佳作品改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张涵予、彭于晏主演的警匪片《湄公河行动》,竞争相当激烈。

从全局来看,今年在春节档《美人鱼》等电影的票房狂欢后,影市就进入了“冰河期”,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票房也持续低迷,很多影片都没有达到票房预期。保底4亿元的《致青春2》收获了3亿元的票房,还是主演吴亦凡桃色风波后,粉丝们忠心护主、狂刷票房的“因祸得福”。吴亦凡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紧随其后上映,但票房不足2亿元。10亿元保底的成龙新片《绝地逃亡》最终取得了约9亿元的票房。同样10亿元保底的超级大IP《盗墓笔记》也走得无比艰难,在上映时间延期后,截至8月28日,累计票房9.77亿。

影市迎拐点?

影片质量跟不上热钱豪赌

之前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电影票房年增速超过30%的内地影市今年放缓了一路狂奔的脚步,面对暑期档票房5年来首次负增长的局面,影市的“拐点说”、“瓶颈说”也纷纷出炉。电影市场研究学者刘浩东就认为内地电影市场遇到了瓶颈,票房回归到理性层面,并不是每部片子都可以大卖。

青岛万达影城的工作人员刘天宇认为,电影票房增速放缓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映的影片数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影片的质量并没有整体的明显提升,没有足够的优质内容来支撑这个市场。其次,今年的网络购票平台都纷纷降低了票补力度,9.9元、19.9元的高性价比影票总量锐减,这让很多对票价敏感的观众放弃了进影院观影。

这两年电影市场一路高歌,让很多热钱纷纷涌入,在影片投资和影片发行保底方面都展开豪赌,但是电影市场在金融运作方式上越来越复杂,电影市场的收入来源却依然单一,电影网络版权、衍生产品等的开发依然羸弱,过于依赖票房回收投资成本就使得投资成了一场豪赌,内地每年发行的700多部电影中能赚到钱的只有两成。

新闻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 将登湖南卫视

史诗巨制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即将于10月22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火热开播,正式接档《麻雀》唱响英雄颂歌。如今,《麻雀》已进入播出收尾阶段,剧中一个个为抗击日寇英勇捐躯的志士,在赚得无数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