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平凡世界”中的不凡事本报独家专访《平凡的世界》导演毛卫宁
改编自路遥先生同名小说的农村情感大剧将于今天登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这部自拿到版权至定档开播历时七年,总投资1.2亿的电视剧,未播即引起观众热议。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毛卫宁是一位芜湖女婿,今年春节,毛卫宁陪妻子回芜湖探亲。记者也借机独家专访了毛卫宁导演,他为我们揭秘了《平凡的世界》是如何炼成的。这一题材是毛卫宁首次涉及,毛卫宁说:“这对我是一个挑战,它从题材的广度和主题的深度以及辐射影响的宽度和拍摄的难度都超越了我以往的作品,我和我的团队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希望芜湖的观众会喜欢。”
揭秘之——现实意义
“这应该是一次历史的回眸”
记者:为什么想要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搬上荧屏?
毛卫宁:把这部影响了千万中国年轻人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是电视人多年的愿望,据我所知大概准备了八九年,我进入的比较晚是两年前介入的,但我高兴的是能最终作为导演拍摄了这部作品。
记者:你觉得《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毛卫宁: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才能理解路遥的作品。而路遥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跳跃。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把这部作品搬上荧屏应该是一次历史的回眸,也是当年青年人奋斗精神的重现,应该对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重要的启迪和鼓励。
记者:您认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毛卫宁:《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其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记者:这部剧投资1.2亿,资金主要花在了什么地方?服装、置景?还是其他什么?
毛卫宁:应该说在还原时代氛围上我们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给反映过去年代的片子带来了空前的难度,我们几乎重建了戏里的村庄和县城,甚至重新修了一段铁路和建了一段水坝及搭了一个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一角。
揭秘之——选角造型
“这些演员首先要热爱这部书”
记者:剧中几位主演王雷、佟丽娅、袁弘等是如何定下的?他们身上的哪些气质是和人物吻合的?
毛卫宁:这些演员首先是热爱这部书以及书中的角色才参与到这部戏里来,我们和演员都尽到自己的努力,现在要靠观众来评判他们哪些气质是和人物吻合的。
记者:剧中王雷饰演的孙少安是戏份最重的角色之一,评价一下他的表演,这次他好像在造型上下了不少功夫?
毛卫宁:作为一个演过无数城市人物的演员,第一次扮演了一个陕北农民。我认为王雷做到了,他的改变不仅仅是造型,而是全方位的,他已经走进了这个人物的内心并且扎下了根。
记者:剧中佟丽娅的造型明显要比其他角色时尚很多,拍戏时会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尽量让演员们扮相美一点吗?
毛卫宁:这种美也还是基于当时那个年代的,我们对于人物角色的造型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小说的描写,润叶的所有重要出场都是依据小说的描写来处理的。
记者:佟丽娅说她拍这部剧几乎把眼泪流干了,怎么理解,是哭戏特别多吗?还是感触多?
毛卫宁:我觉得是相对的,大概是把比较多的感情戏连在一起拍的缘故吧。
记者:听说袁弘为了维持一个清瘦的形象,拍戏时常常不吃东西,连水都很少喝?剧组里这么拼的演员多吗?
毛卫宁:他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贴近角色,我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一个职业演员都应该这样去做,我相信会越来越多。
揭秘之——名著翻拍
“翻拍名著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记者:这部剧与您以往的作品,如《十送红军》、《战旗》等有何不同?
毛卫宁:作为一部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我还是第一次涉及,它从题材的广度和主题的深度以及辐射影响的宽度和拍摄的难度都超越了我以往的作品,我和我的团队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
记者:拍摄这部电视剧有哪些困难?
毛卫宁:首先这是根据名著改编的,内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们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造型也有了自己的想象。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不同年代的观众也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当今90后的观众。本来是想拍些迎合当今潮流的一些片段,但最后还是选择尊重原著。我从路遥的思路来看待这部片子,我在拍摄中不断在想,拍出来路遥先生会怎么想、怎么看。我和路遥基本上是同年代的人,于是按照现实主义的手法更多的忠实于原著。
记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小说比有哪些改动的地方?
毛卫宁:应该说我们基本上表现了小说95%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属于高度忠实于原著,只对一些个别情节和人物做了删减调整和合并,并且相对丰富了哥哥孙少安的戏,因为农民和农村以及土地的问题依然是今天中国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他我们更多的是在视觉表现上做了一些变化和努力。
记者:新增剧情中多了一个主角多了一条主线,主要想向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毛卫宁:不应该说多一个,是加强了田福军这个人物和这条线。田福军这个人物,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要勇于真抓实干,不空谈。但是他同样要为此付出代价,接受考验。比如,他牺牲了和田福堂的亲情,伤害了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批评和打击了孙少平的追求,但是让他们两人都保持了原有的骨气,让他们的灵魂没有丢失。他们三个主角在戏里都有各自的内心动作,孙少安是“摆脱苦难”,孙少平是为了“寻找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田福军是“改革”。
记者:1989年版“平凡的世界”堪称经典但只有短短14集,现如今拍摄了四十多集,而原著也是短篇小说,在您看来这类改编自经典文学的影视作品新增内容如何避免灌水现象?
毛卫宁:原著不是短篇,是一个上百万字的3卷长篇,我觉得我们应该拍100集才能表现出全部内容。
记者:您认为此次拍摄的《平凡的世界》较之1989年版哪些地方更优质、更能吸引观众?
毛卫宁:除了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20多年的生活和沉淀对这部作品理解的更深了。这种再现是全方面的升级。
记者:虽然年代戏或者战争戏广受观众欢迎,但农村戏相对受众较小,近年来的农村戏也多掺杂喜剧成分,对比起来《平凡的世界》文学性更强,连观众喜欢的大团圆结局也没有,您觉得这类影视作品如何能与高颜值、高甜度的都市剧、偶像剧争夺观众的目光?
毛卫宁:观众的喜好历来是多样性的,不应该认为观众不喜欢这种现实主义作品,而是我们的创作者拍的太少,真正决定一部作品价值的并不是其创作方法,而是它在开掘人类经验与心灵上所达到的深度、广度与高度。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观众们是乐于见到有更多选择的中国电视剧。
记者:看片花,感觉有些类似于电影的唯美场景,这是否是为了迎合那个年代而运用了些特殊的拍摄手法?
毛卫宁:我们采用了全套的电影设备,包括使用了最新的移动拍摄器M10,因此我们拍摄了比较多的长镜头,这个对于还原那个年代很有帮助,当然拍摄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本报记者 陈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