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谍战剧进入“后潜伏”时代

兰州晚报 2010-10-27 00:50 大字

继《暗算》、《潜伏》之后,荧屏劲刮谍战风。因佳作不多,观众渐生厌倦。就在这时,《黎明之前》横空出世,令观众眼前一亮。

『』

谍战剧泛滥,很大程度乱在剧本上。很多谍战剧的“生产工艺”是找几个写手,攒一个故事,选几个大腕,然后为赶上谍战这班车,匆匆上马。结果是,谍战谍战,越看越烦。

相比之下,《黎明之前》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剧本过硬。编剧黄珂说:“我这个故事大纲其实7年前就有了,只是我这个人很懒散。到2007年开始动笔的时候,《潜伏》要播出了,我的剧本才写完。”

《黎明之前》播出后,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尊重观众智商的电视剧,对此,黄珂表示,《黎明之前》相对专业,不仅是技术和手段要专业,而且人物和情节也要经得起推敲。

好剧本是成功之本

吴秀波这个卧底很特别

如果说孙红雷吸引大家看《潜伏》,而《黎明之前》成全了吴秀波。如果说,《潜伏》中的卧底余则成更多是表现了他的缜密,到了刘新杰那里,吴秀波赋予这个卧底的多面性——酗酒、玩世不恭、机智、帅气。

有评论说吴秀波成功之处,在于“他收起了犀利眼神,投放了温暖和煦。跟一般精明强干的卧底特工相比,刘新杰有些柔弱,然而真正的特工可能就是这样的,不显山不露水,以柔克刚。”而谭忠恕、齐佩林、李伯涵、孙大浦、水手、马蔚然,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真实可信。

“谍战剧”给观众留下什么

曾经的谍战剧给观众留下的更多是“情剧+明星面孔”。《黎明之前》留给观众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收视过程中的“猫抓老鼠”式的游戏快感。有趣的是,《黎明之前》还出现了少有的不分观众性别的“集体关注”现象。剧还没播完,竟然出现一个《黎明之前中的男人哪个更适合做丈夫》的热帖。

“明星脸蛋+完美剧情+开放体验+链式关注”——谍战剧进入“后潜伏时代”后所呈现的特质。而这样的种种特质,最受益的还是观众。

新闻推荐

张嘉译有望连庄当“视帝”

5月15日上午,第18届上海电视节举办发布会,公布了电视连续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和动画片四大类白玉兰奖奖项的入围名单,其中,《悬崖》入围四项领跑,而大热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