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宫斗剧”总发生在清朝?

川江都市报 2018-09-11 10:12 大字

《如懿传》

最近的清宫戏大火,在国产的古装戏中,清朝宫斗戏是近30年里占比最多、被讨论最热烈的剧型。这就不能不令人好奇:清朝真有这么多后宫妃嫔间的争斗么?为啥电视剧总是拍不腻呢?

如果了解历史,在古代中国的各政权中,清朝的后宫争斗反而是最平淡的——清朝的宫斗既没有汉唐的“重口味”,也没有宋明的戏剧化,为了在皇权里分享更多的份额,后宫妃嫔间的争斗方式,不外乎是通过操纵皇帝的情感,直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或是通过生育来影响皇位的继承交接,间接提升地位插手权力。

后宫嫔妃们的“话语权”

首先,在当代清宫戏描述最多的“顺康雍乾”时代中,皇帝的妃嫔们,不可能通过操纵皇帝的感情来争权。当时清朝后宫中最有地位的妃嫔们压根不需要争,自然就会有权,甚至是皇室求着来分享权力的。

为何?因为她们在出嫁前都是漠北、漠南、西套诸蒙古宗王的女儿、姐妹、姑姑,她们的婚姻在大清国是宪制性基石的制度安排,代表了“满蒙共天下”的承诺,从亲缘和制度上确认满清皇帝,同时也是蒙古诸部共拥的大汗。

清朝从立国开始,就面临着最严峻的军事考验,与漠西蒙古、汉地军阀的数次战争,来援的蒙古骑兵,带队将领不是太后的侄子,就是皇上的亲家。这种维系政权稳定的根基,是女人通过撒娇作态就能改变得了的么?了解这种背景,才能更好理解清朝历史中不多的几次公开的后宫风波。比如顺治帝废后,只有当代的电视剧观众才会把此事看作夫妻感情不和谐。

其真正的症结在于,当时清朝宫廷中不被皇帝掌控的那股势力太强势。皇帝的母亲和妻子都是科尔沁蒙古的公主,皇帝的“辅弼”是有兵有实权的叔伯和老仆们。顺治帝名义上是“至尊”,结果公务还得被老头子们指点,私生活也得被舅舅家安排,随便哪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都不能忍,不发飙才是怪事。

清朝主要还是“兄弟斗”

妃嫔们想靠生育争抢位置,在清朝后宫中的可操作性其实不高。因为按满清政权的基础制度安排,皇权并不特别集中,皇位甚至不一定是自动父死子继的。

按清太祖的安排,帝位的继承应该由八旗掌旗贝勒开会决定,不能选出“大恶人”。“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梁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自肆,获罪于天”、“尔八王中择其能受谏者,即嗣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道,尔八王即更择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

虽然之后没有任何一位君主是严格按此制拥立,但这个基础制度给清朝的继承定下基调:排斥按妻妾地位的“立嫡”和按年齿顺序的“立长”。所有君主,至少要在宗室内满足“选贤与能”的标准。

所以,皇帝的嫔妃们,靠生下皇子就要抢当下直至之后的权柄,简直是休想。清朝三分之二的君主,生育的儿子都不止一个两个,继承制度又是选拔而非排序,要是某皇子的母亲太过“抢眼”,反而会毁坏儿子以后的希望。

正是由于清朝的这种继承制度,造成了“康雍”两代的另一种“宫斗”,给后世的影视编剧们留下了无穷多的素材。

雍正的太爷爷皇太极的继位,算是先皇中最顺利的,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们议论,不到半天就决定了,由声望和战功最显著的人继位。就算这样,也有正蓝旗主阿敏差点带蓝旗兵分家拆伙的插曲。而雍正的爷爷顺治帝继位的过程就刺激多了,重臣与宗室的讨论会议上,有按威望拥立先帝之弟的动议,有按遗爱拥立先帝长子的动议。结果索尼与鳌拜调兵“张弓环矢”,在议事现场“佩剑而前”发言,才有“先帝第九子继位、先帝之弟辅政”的安排。

相比祖辈们,雍正帝与哥哥弟弟们争抢接班人的位置,算是很尊重传统,积极参与选拔的淘汰赛。但雍正帝登位,论势力而言,掌握八旗大部分军力的皇子不是雍正;论声望而言,比雍正口碑更好的亲王至少有三四个。难怪之后十多年的政局中大清事多,众多材料多到能养活一大批现代网络写手和编剧。

清朝宫斗剧的历史脉络

清朝后宫会不会有类似现在宫斗剧中的复杂感情纠葛呢?有是有的,但结局绝不喜人。

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后的妻妾中,乌拉纳喇氏和他感情最好。因为这个妻子年轻,有近三十年的年龄差距,还漂亮聪明。是不是很像现在宫斗戏的女主角们?聪明漂亮,和丈夫亲密无间。结局也应该“最后幸福地永远在一起”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错,努尔哈赤病重时给儿子们密留遗嘱:“肄吾终,必令殉之”,在他死后,满洲诸王们忠实地执行了先帝遗嘱,将乌拉纳喇氏殉葬。两个人在坟墓里幸福地永远在一起了。

如果清朝从制度上就不是宫斗最激烈的王朝,那么为啥现在宫斗戏全是清宫戏呢?这是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因素的。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出现古装题材的影视作品以来,选材放在哪个时代就是个让片方头大的事。选“狸猫换太子”、“梅龙镇”这种旧IP,和目标客户群的气质不搭;选“杨/岳/薛家将”等等旧IP,除了陈旧之外,还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远。当时的电影人们,发现了最容易操作的古装戏题材,就是“慈禧太后”。拍一些贬损慈禧的片子,能让观众们窥视深宫的秘密,还能让一些挑剔的观众看保守与开明的矛盾、腐朽与进步的冲突,稳赚不赔。

这样的操作方式持续近四十年,直到1980年代港台电视剧产业兴起仍未衰退。把观众的现实焦虑,投射到清宫题材的影视剧上,已成为华语影视业者的首选思路,迄今未改。

大家最熟悉的清宫题材剧,投合目标观众的时代烙印都很明显。《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是“满清雄主治国的主旋律”;“刘罗锅系列”、“纪晓岚系列”、“康熙微服私访”系列,是“满清小文艺、小清新路线”;每部《还珠格格》,都是穿着清朝外衣的青春少女情感剧,而《金枝欲孽》等TVB清宫剧,都是穿着清朝外衣的成年女性情感剧。

据《2018年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称,当下收看电视剧的群体中,月收入在2000—6000元的人群占比最高,是64.2%;又有数据称,2011—2017年,中国电视剧女性观众的比例是51.4%—53.8%。现在的清宫戏,就是精准投放给这些女性观众看的。

《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说,投放给这些女观众看的清宫剧,就是穿着清宫外衣的“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到职场CEO的成长史”。一个新生进入职场工作,上踩天下踩地中间踩空气,地位火箭式飙升,明枪推不动暗箭打不掉,即使被人利用、与闺蜜反目、被爱人误会,最后也会走向一个幸福结局。

说到底,清宫戏永远是类型片。主流电视观众是中年人,清宫戏就是一个套路;主流电视观众是年轻人,清宫戏又是另个一套路;哪天如果只剩学生们看了,那么清宫戏又将变成一个崭新的套路。◎袁榭

新闻推荐

邓伦将开启霸屏模式,一部搭档郑爽,另一部搭档胡歌“挚爱”

邓伦将开启把屏模式,一部搭档郑爽,另一部搭档胡歌“挚爱”第一次认识邓伦,是在《欢乐颂2》中,这个在酒吧驻唱的小伙子,瞬间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