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法规管住“任性”的天价片酬

齐鲁晚报 2017-01-0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倪自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有新消息:将加快推进《电影管理条例》修订,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提出“天价片酬”问题。去年8月份,广电总局就在有关通报中表明决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日益繁荣,从年开始,演员市场出现片酬疯涨的局面,不少导演、制片人对于演员高片酬的抱怨声从未停止过。明星片酬有多狠?去年8月份,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报道中,指出明星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并点名批评了电视剧《如懿传》主演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报道还点名批评了《致青春2》《幻城》等影片。更为诡异的是,天价片酬不仅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大牌的男女一号,根据本报记者的了解,某些电视剧作品中名气不甚大、刚出道一两年、演男三号女三号的年轻演员,一部剧的片酬也达到三四百万元,已经超过该剧导演、编剧的收入。

明星天价片酬,在娱乐圈内部也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一方面,部分明星的天价片酬占据了一部作品投资的一半以上,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业界的片酬生态,也因为把大部分费用用于支付明星片酬,导致作品制作质量不敢恭维,近期多部电视剧作品就因为大明星加持,但制作质量实在说不过去,而成为热议话题。另一方面,不止一位影视界制作人向本报记者诉苦,电视台购片首先看明星阵容,你不请大明星别人请,一句“市场行为”,不是托辞,而是影视制作人的难言之隐。

明星天价片酬如何抑制?关键是要抓住造成明星天价片酬的“牛鼻子”进行综合治理。业界感觉明星片酬飞涨发生在年以后,年有明显的发展,原因在于自年开始,中国从电影到电视剧包括网剧的制作开始出现投资热潮,随后这股投资热潮波及电视综艺,先是大部分上市影企为了拉高业绩拼命上量,随后网络视频赔钱也要买影视播映权,所谓花钱买未来。影视作品上量这种所谓的市场行为,导致明星稀缺,片酬水涨船高。应该说,远超正常需求的资本投资热潮,是推高明星天价片酬的根本原因。

搞清楚了明星天价片酬的“牛鼻子”,综合治理的思路就应该清晰起来了。

一是政府的调控,包括法律的和行政的。法律的方面,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国外已经施行的累进税、奢侈税,可以做法律层面的论证。行政方面,应该从影视制作门槛方面规范不理性的投资,从根本上厘清影视资本投资市场。

二是行业的自律政策。一些影视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的调控功能,或对中国影视市场薪酬结构有参考作用,上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任仲伦曾建议,借力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对明星片酬定价等实施综合调控。另外,从其他行业比如体育行业汲取经验,比如美国NBA的工资帽制度和奢侈税对于娱乐界也有参考价值,它是依据联盟上年的收入制定NBA球星的工资上限,主要是为了防止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如果超出了工资帽就要征收非常高额的奢侈税。

新闻推荐

《向着幸福前进》登陆央视八套开年黄金档 吴奇隆唐于鸿演绎别样情恋

由导演林建中执导,吴奇隆、唐于鸿、王新、周韦彤主演的都市家庭伦理电视剧《向着幸福前进》,首集将于今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剧场。《向着幸福前进》讲述了吴奇隆饰演的产科医生颜沛青遭遇事业和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