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就是经济 乡村就是风景 铜川:美丽乡村“春”常在

陕西农村报 2021-03-26 01:13 大字

?淌泥河村文化广场。

?淌泥河村文明一条街。

?何家坊村漂亮的民宿。

?水峪村村牌。

?水峪村即将建成的幸福院。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文/图

“美丽就是经济,乡村就是风景。”近年来,铜川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把农村打造成为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涌现出了“美丽乡村示范”“香山小镇”瑶峪村、红色军台岭、金锁关何家坊村、淌泥河村等一批具有特色发展的典型乡村。

2015年,铜川市制定了《铜川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并成立铜川市创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整体统筹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在不断摸索实践中,铜川市先后出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根管子排到底”方案,把建管并重的理念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靠故事,靠景致……”3月7日,记者在铜川市创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到了工作人员的几大本工作日志。日志上记录着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小到一个村的人居环境改善进展和思考。“市区(县)镇(街道)三级都分别设立了美丽乡村办,从上至下,建立起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 生态优美 人民幸福安居

近年来,铜川市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的“五化”要求,全方位统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工作,不断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奔头,创建出生态宜居的村子。淌泥河村、马咀村、军台岭村、孟姜塬村、王家砭村等“明星村”,或结合产业发展,或发掘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每个乡村都堪称一幅优美的画卷。

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位于巍巍庙山脚下,姜女文化园一侧,被大地奇观——中国美丽田园哭泉旱作梯田环抱。该村立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文化六要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农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依托乡村游优势,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在山沟里搞起了旅游,让游客在感受乡愁的同时,也富了村民的口袋,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走在淌泥河村,犹如穿梭于绿色的海洋,拾级而上是梯,春耕秋获为田,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民居,鳞次栉比的梯田客栈,实现了“山清水秀,村美人富”的发展目标,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淌泥河村正向我们走来……

“自打搞起了乡村旅游,各家各户都有了新气象,不仅勤快,还敢想敢干,现在每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截至目前,淌泥河村梯田客栈已累计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哭泉镇淌泥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牛燕说。

环境好了,产业兴旺了,淌泥河村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景点。2019年,在外地做生意的亢光明看到家乡依托梯田发展旅游,变化大,前景好,决定返乡创业。当年,他在淌泥河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三栋小木屋发展乡村民宿。因生意好,今年他又扩建民宿,目前有15间房,可容纳60余人。

“民宿一期、二期用工和日常保洁,全部雇用的是本村村民,除了务农以外,这项工作也给他们增加了收入。同时,在这里居住的游客,还会到村民家里购买农副产品,增加村民的收入。”亢光明告诉记者。

2 旅游开发 乡村更具魅力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涵盖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把它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用文化产业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铜川市委书记樊维斌说。

“雄关天堑,鹰鹞难飞。”2015年,何家坊村挖掘砂岩文化产业为主的石林自然景观,建设了占地10.17公顷、面积152.5亩金锁关石林景区。2016年,景区第一座玻璃吊桥和占地50亩的中心广场音乐喷泉投入使用。2017年,游客服务中心建成。2018年,景区重点打造的配套项目民俗文化一条街、“初见”民宿已建成运营,悬崖秋千、步步惊心、玻璃廊桥、网红摇桥等各类体验项目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何家坊村党支部书记韩军武说:“每到周末,西安、延安、咸阳、渭南甚至外省的游客蜂拥而至,将这个位于绿色群山之中的3.2平方公里的景区‘挤爆’。据统计,双休日来景区的游客上万人次,平日里游客量每天也有三四千人次。”

作为何家坊村办起的第一家农家乐,祥和农家乐拿到了村上的1万元奖金。3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祥和农家乐,36岁的周梅正忙得不亦乐乎。当天,来自铜川及西安、咸阳、延安的游客正兴致勃勃地品尝着她家的核桃包子、烩搅团、酸汤饸饹等小吃,小院里六七张桌子全部坐满了人。

“过去,我家种地几乎不赚钱,如今,办起农家乐年收入10万余元。”周梅说。

3 生态产业 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铜川市围绕“3+X”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果业、生态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目前,水果面积6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产值达1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孟家塬桃”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同时,铜川市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村发展生态苹果产业,苹果面积1330亩,干杂果面积680亩,葡萄50亩,设施大棚蔬菜60座。大樱桃50亩,形成以苹果、设施大棚蔬菜、花椒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人均收入1.7万元。”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水峪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平说。

“我们水峪村可是个花园式的村子。”村民吕建国说。3月9日下午,春雨过后的水峪村,空气清新、村容村貌整洁,满目皆“春”的文明一条街上,村民走出家门,散步聊天,一派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场景。

在文化活动广场、居民巷道,甚至村民家中,以农民画、提示牌、灯旗广告、贴画等形式展现村规民约。村广播室、道德讲堂传递的道德模范的事迹,提高了水峪村村民的文明程度。

杨建国家里装修得焕然一新,电视里播放着新闻。他说:“去年我家苹果总收入达10万元,我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下,一点儿不比城里条件差。现在我们村环境好,垃圾有专人收集处理。乡村振兴好政策又给农村带来发展机遇,相信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现在全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涌现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淌泥河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周陵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咀村。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的村达20多个,共创建市级精品村110个、示范村64个、最美村6个。这些整洁靓丽、欣欣向荣的广大农村让铜川熠熠生辉。”铜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明辉说。

新闻推荐

宜君县银行机构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和农户春耕

本报讯(通讯员武海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宜君县银行机构积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精准对接...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