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桥村:依托特色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张创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步伐,近年来,宜君县彭镇偏桥村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为导向,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形式和新机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为集体经济“造血”
偏桥村是彭镇的文化经济中心,总面积8.87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114户408人。现有耕地967.3亩,主导产业为苹果、玉米。2017年12月,偏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全村共有农户114户、贫困户14户,全部吸纳进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利用县级涉农资金并吸收贫困户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入股。
为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动力不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风险大等突出问题,在偏桥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村级实际,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养殖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造血”。
创新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8年,宜君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希望集团,并与其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发展生猪产业,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生猪代养育肥,新希望集团提供仔猪、饲料和全周期的技术支持,并负责生猪销售,承担生猪养殖、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疫情风险、市场风险等,采取以最低保护价制度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市场行情核定生猪收购价进行收购。
偏桥村党支部抓住机遇,于2018年4月开始分两期建设生猪育肥场,一期总投资154.6万元,建成存栏600头的现代化标准双列式机械干清粪育肥猪舍一栋,已投入运营。二期投资310万元,2019年10月开工,2020年6月建成,设计生猪存栏1400头,年出栏2800头,现在进行水电路铺设,即将投入使用。生猪育肥场运营当年第一批出栏497头,实现销售收入9.028万元。第二批出栏548头,实现销售收入14.83万元。第三批出栏592头,实现销售收入18.86万元。猪场目前带动彭镇贫困户115户233人,按照村集体经济分配方案,2019年48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元,2020年5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元,2020年春节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
抱团发展形成产业扶贫合力
偏桥村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信息引导等举措,通过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在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按照宜君县四连驱动“支部连建、产业连片”的工作要求,打破村集体经济组织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带动王沟湾村、东村、赵塬村、西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联合共建,投资500万元,建设3栋育肥舍,设计存栏3000头,年出栏6000头。与偏桥村一期、二期形成偏桥村生猪育肥基地,形成了“产业连片、协同发展”的格局,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缺少土地的难题,形成了镇区有特色产业支撑、片区村内有集体经济保障、贫困户有长短结合的项目和稳定收入的格局。
生态养殖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在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过程中,偏桥村积极推广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种养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生猪育肥基地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按照“猪——有机肥——果蔬”生态循环养殖理念,突出发展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同步建设有机肥加工厂。通过粪污收运、固液分离等过程处理,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和液肥供周边村组农户果园使用,形成果畜有机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新闻推荐
栽桐引凤 激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能 访宜君县县长曹全虎
本报记者段海洲在第十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期间,宜君县突出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大抓落实,派遣四支招商小分...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