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巩固脱贫成效 共筑幸福之路
“脱贫奔小康,农民笑颜展。完成攻坚战,人民齐声赞……”摘掉贫困帽子的宜君县九寺村脱贫户范香在中药材种植基地领取务工工资,8500元的新票子已发放在手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9年5月7日,这一天对宜君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示,宜君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之一。
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宜君县委、县政府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县上下走出了一条宜君特色的脱贫路径。
药材飘香富农家
5月的宜君清爽宜人,走进雷塬中药材种植产业园,连片种植的中药材一眼望不到边,紫色的党参小花竞相怒放,香气袭人,为初夏的宜君山城增添了勃勃生机,三五成群的药农们正在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宜君县充分依托“宜君党参”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把中药材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等有利条件,科学规划布局全县中药材产业格局,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在宜君县雷塬办事处九寺村雷塬中药产业园,记者见到了57岁的村民张永生,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庄稼广种薄收,去年他将自家的26亩地流转给了中药材基地,现在他们两口子都在基地打工,在地里干活就有钱挣,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我家26亩地全部流转给了种药材的,每亩地收入五百元,一共收入13000元。土地流转给他们,我给他们打工,我们两个人一天一个人100元,可以挣200元,加上一年的土地流转费,也能挣个三四万元,幸福日子是干出来的,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张永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截至2019年,宜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74万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种植38个,千亩以上规模种植5个,标准化育苗基地2个,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2020年计划再新增3.4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宜君县在大力发展中药材和健康产业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市场化的产业格局,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拓宽了群众的致富门路。
旅游观光促增收
初夏的宜君凉爽舒适,连日来的好天气,打开了游客们放松游玩的好心情。宜君县各旅游景区游人如织,乡村旅游点人气爆棚。其中,福地湖景区、梯田景区、娑罗圣景、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等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来到这旅游犹如给自己的心肺做了一次护理,舒服啊!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带着家人来这走走,感受宜君优美的自然风光,值得再来。”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女士满足地说。
景区的繁荣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带动了周边农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已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贫困群众吴粉英既是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旱作梯田景区的一名保洁员,也是宜君县“宜农股”旅游扶贫“一股三带”扶贫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她在哭泉镇“宜富扶贫车间”做手工艺编织工作之余,通过景区培训成为一名“演员”,每周六在旱作梯田景区南广场参加《古战场演武·大秦励军》《知青下乡》等剧目表演,每场有50元的演出费。
“有了景区保洁员的工作,加上手工艺编织和景区演出一年能增收8000元左右。有了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甜!”吴粉英高兴地说。
“旅游住民宿,享受慢生活。”已经成为时下火热的出游方式。近年来,宜君县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看得见山、留得住乡愁的特色精品民宿,民宿经济的悄然兴起,为“点亮”乡村旅游造血助力。
沿210国道北上而行,一块醒目的标志牌,一排整齐划一的民居映入眼帘——“梯田客栈”,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哭泉镇淌泥河“民宿体验村”犹如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这仅仅是宜君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冰山一角。
何广前是哭泉镇梯田景区内一家民宿的老板,他高兴地说:“我家就在景区旁边,之前在外边开的早餐店,每年不说赚多少,光租金就要好多钱。自从哭泉镇开发景区,我就回来了,把我家重新装修了,办农家乐和民宿,现在一年收益也挺好,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我的生意更是火爆。”
在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景区,宜君县分利用战国魏长城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经济,通过景区全力推动三产业融合发展。
魏长城驿站二号农家乐老板张小平高兴地说:“这一年四季魏长城参观旅游的人可多了,我开办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几番。不仅是我,附近村民的生活都因为这魏长城的建设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宜君县依托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情,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为农闲时节务工的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一大批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致富。
种养结合兴产业
近年来,宜君县按照“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思路,采取龙头拉动、基地带动、政策鼓动、行政推动和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落实相关责任,健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品种研发、市场监管等各个生产环节,确保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传统更优、特色更强、规模更大、产业化程度更高为目标,围绕全省“3+X”特色产业布局,全力实施并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33”工程和特色产业“双十双千”振兴计划,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33”工程即:从2018年起,每年创建优质高产玉米种植、苹果和核桃管理示范园不低于5万亩,到2020年创建全县优质高产玉米种植、苹果和核桃管理示范园各30万亩。特色产业“双十双千”振兴计划即:按照“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生猪、中药材、肉兔、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发展生猪10万头、中药材10万亩、肉兔1000万只、食用菌1000万袋,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部由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并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各产业品种繁育、技术支撑、加工销售等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建设1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018年到2020年,全县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位于宜君县云梦乡县口村的宇谷农业生态循环园。
自脱贫攻坚以来,通过按排贫困户就业、分红、流转土地、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人实现脱贫。2019年,该公司紧紧抓住省市“3+X”产业工程发展思路的机遇,充分利用宜君县的资源和区域优势,创新果畜结合可持续循环发展思路,投资建设宇谷农业生态循环园,主要建设内容为存栏5000只奶山羊,建设羊舍14栋及其他附属设施,建成千亩高标准有机矮砧苹果园。利用养殖场所产生的羊粪通过堆沤发酵,变废为宝,为有机果园提供优质有机肥,增加果园有机肥料的同时,减少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通过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实现苹果、奶山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形成种养结合产业循环链。
宜君县棋盘镇寺天村村民张有平,从种地打工到养猪种菜,虽然经历了无数坎坷,但在张有平的不懈努力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是棋盘镇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
看着刚刚采摘完的新鲜蔬菜,张有平笑着说:“从去年的10多棚,发展到现在的20多棚。我家的蔬菜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没打过农药,没上过化肥,所有的种植肥料都是自家60头生猪的猪粪和附近养鸡场的鸡粪,通过种养结合,蔬菜生长的态势还不错,基本上刚到市场就会一扫而空,经常会供不应求哩!
在宜君,贫困渐行渐远,幸福的康庄大道已在10万宜君人民的脚下展开。“脱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摘帽,而是一个个奋斗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故事里,有拼搏努力、有风景如画,有泪水甘甜,更有幸福如约而至,这样的“幸福画卷”,是脱贫最美的描绘。
本报记者 王吉友 李军武 通讯员 王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娟)今年“五一”小长假,初夏的宜君凉爽舒适,连日来的好天气,为游客们带来了放松游玩的好心情。宜君县各旅游景...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