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宜君风物史
曹树蓬
五百年前的宜君县,甚至整个陕北是什么样子,现代人很难详细述说。明弘治本《延安府志》内载有四川籍的伴读官黄阳写的一首《纪宜君》的五言长诗,诗对宜君县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描述可以说是直观又详细的。作者用的是文学语言,反映的内容却源于生活。毫不夸张地说,这不仅是宜君的社会风物史,同时也对封建时代的陕北基层有普遍的意义。
全诗首先一段是:“若问宜君县,山川迥不同。坡陀相依叠,壑谷竟奔冲。洛浦源流合,秦山紫翠重。陡沟崖戍削,路险石穹窿。地窄田俱薄,溪干水易穷。风高恒夏冷,雪积待春融。同耀南程接,鄜延北路通。前街开马驿,后障耸龟峰。”诗的最初一段描述的是宜君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山川河流、多山少水、土地瘠薄、交通衢枢以及气候特点。如今,我们看到500年前的这首诗,发现宜君的这些特点至今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紧随其后的内容,就是宜君境内的名胜古迹了。“北郭坛场古,南山寺宇穹。哭泉姜女庙,避暑玉华宫。像教怀三藏,銮舆想太宗。流沟蒸翁翁,瀑布响璁璁。”宜君县城北有历史悠久的祭坛,县城面对着的南山有众多建筑宏大的寺观,最著名的要数孟姜女庙和玉华宫了。《纪宜君》这首五言长诗,对玉华宫做了重点介绍,有玉华宫的壁画,有让人怀念的西天取经的唐僧,还有曾来此避暑的唐太宗。“七里店何远,雷原镇颇雄。常期庵近北,孟晃寺临东。鬼门关岌岌,姚曲寺崇崇。”诗的这一部分,说到的都是宜君县内不同方位、最有名、最有特点的地方。其中七里店现今叫店头镇,鬼门关是民间对金锁关的别称。宜君县以前隶属于延安,现在已属铜川,早先隶属宜君的七里店(村)如今也已隶属黄陵,金锁关的隶属几经变化,如今属于铜川市印台区。时代变化,地名演变、建置调整属于常态,但上述信息却为我们研究了解区域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接下来的内容最有价值,“东里蚕桑茂,西乡杼轴空。货殖兼为贾,生涯尽力农。晴川麻蔚蔚,函谷黍芃芃。稼穑供男事,机梭效女工。袒长粗露足,瘿大丑遮胸。邑满三千户,人稀八十翁。岩居那免俗,路拜强为恭。盖顶高蒲笠,悬腰健木弓……”从诗中描述的情况看,当时的宜君,桑田茂盛,蚕丝业发达,从县东到县西,到处都是植桑养蚕缫丝的忙碌景象。农民虽然兼顾经商,但日常生活主要靠耕稼。宜君的川道里到处都是蔚蔚的麻田,沟地里谷黍茂盛,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明确,农民光膀子赤脚干活,露出肿大的甲状腺,看起来很丑,但竟然可以遮住胸脯。本县人口不过三千户,寿命超过八十的人稀少,他们大多居住在石山附近的窑洞,不甚讲究卫生,路途相遇时作揖礼拜,强者更为恭敬。百姓们戴着蒲秆编织的帽子,腰上挂着狩猎的木弓,衣着很少有昂贵的狐貉皮革;他们结婚时,婚聘礼不用布帛,却用马牛来抵充。山中不时有郎中采收草药,而桑树皮大多被纸户舂成粉用来造纸。穷地方的人们购煤炭作燃料,他们还用精巧的方法冶炼青铜。到处是果实累累的果树,猎狩的野兔雉鸡随便享用。村村酿造葡萄酒,户户庭院都植石竹观赏,野花到处红。春天,人们用蒸制的藤叶品茗,竹筒内随身携带的浊酒,在萧萧秋风中想喝就喝,直喝得筒底朝天还在吸吮。走进居民的窑洞,温湿的雾气蒙蒙;上了烧热的炕头,感觉暖烘烘的。每月十五,他们都祭拜山神,面朝着五岳至尊的泰山方向,最尊崇的神祇当属掌管文昌、功名、利禄的梓潼神。送葬的木车辘辘作响,农事既毕,陈列酒食报谢田神,秧歌的鼓声咚咚响不停。庙宇墙壁有菩萨肖像,乡祠中敬奉着晋文公的神位。打腰鼓的少年用夸张的动作演示着舞技,唱山歌的少女表情丰富的展现娇娇颜容。男男女女聚观各式各样的戏,用酒肉祭献在祖坟墓冢。春天祈祷神灵的护佑,一年辛劳,获得丰收,百姓生活也无忧。学子们以多写文章为荣,朝廷的法令百姓也遵从。应试的儒生多能中举选贡,乡儒得到举荐而被官府赋予责任。官员喜看民生无忧,民风淳厚,这都是蒙受皇上教化才得以小康大同。社会百态难以尽录,还要期待观风者更详实的考察和记录。
这首诗区区80句400字,记述了宜君境内自然景观中最著名的,也记述了城镇乡村、寺庙庵观、植桑养蚕、五谷播种、植麻织布、男耕女织、地方病甲状腺、果木栽培,造纸冶铜,酿酒喝酒、猎户狩猎、医家采药,人口居住、庭院设计、衣着装扮、婚嫁聘礼、丧葬墓祭,节令赛期、聚会游乐、腰鼓民歌、神祇信仰、儒生求学、士子贤达等人文特点,涉及城乡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是难得。作者虽名不经传,却视角独到,从始至终不变韵,40个和韵的字无一重复且字字精到,仅此非常不易,其文字驾驭功力可见一斑。无论从内容还是艺术水准上看,这首长诗一点也不亚于历史上那些大师的作品,是一篇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记述明代陕北百态的重要历史资料,值得细细品味和诵吟研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董坤)近日,宜君县太安镇榆树湾村村民崇西京在自家鱼池附近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鹮,并及时向县野生动植物...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