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铜川,一幅幅温暖的幸福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转型新铜川,三载幸福城。从2017年到2019年,铜川市连续三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解读铜川人的“幸福密码

铜川日报 2020-04-28 07:3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长江 原玉红 张欢欢

一个只有84万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何以能连续三年跻身“幸福城市榜单”?老百姓的幸福感又从哪里来?

2019年11月25日,在以“壮丽70年,幸福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市委书记杨长亚作了题为“初心温暖城市,奋斗照亮幸福”的主旨演讲。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守城市发展的初心,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幸福,让全市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2020年4月27日,在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智远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字里行间透露着各行各业发展的蓬勃生机,更是用数字和实例解读着铜川人的“幸福密码”。

美丽铜川:黑色煤城的绿色嬗变

蓝天碧水绿地是幸福的底色。如今的铜川,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膺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年均二级以上优良天均在200天以上,“抬头见蓝天、推窗望绿地、出门入公园”,已然成了铜川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坚决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铜川市综合运用政策、标准、减排等环保倒逼措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完成落后水泥淘汰任务,全市水泥、电力、陶瓷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达标排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3%以上。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200亩。高标准绿化造林10.6万亩。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格次。铜川市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印台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宜君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耀州区照金镇田裕村朱战荣的家距离秀房河只有两三公里,家门口的巨大变化让他感叹到“自然环境好,生活质量高,心情自然好。”

转型铜川:老百姓的饭碗比天大

长期的资源开采,使铜川的资源濒临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转型发展尤为迫切。在实施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转型的“阵痛”降到最低,力保老百姓的饭碗?铜川市坚持上“新”不弃“老”、喜“新”又改“旧”,一手抓煤、电、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循环发展,一手抓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等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壮大。

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主体建成,航天指挥展示中心、系统工程中心开工建设,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1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物联网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铜川分院挂牌成立。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4户,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特必克摩擦片、格瑞天成特种车等12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顺利投产。美鑫铝镁项目达产达效,天众一揽子项目开工建设,铭帝集团总部落户铜川。建成陶瓷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到17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0.33万亩,发展医药企业30家,产值突破30亿元。“宜君党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承办国家和省级重要赛事10余项。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0户,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收入165亿元……煤城在转型中“脱胎换骨”,亮点迭出。

转型的铜川,既有产业多元的“好风景”,又有百姓生活的“好光景”!2019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省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3%,居全省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0.1%,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2位。(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白崇军在宜君检查当前林业重点工作时指出 突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刘宁)4月21日,副市长白崇军先后到宜君县哭泉镇、五里镇、宜阳街道检查春季森林防火、造林绿化和国家森林督查反...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