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

铜川日报 2020-04-13 07:29 大字

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社区建设,近年来,以红旗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在智慧社区建设与应用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2019年以来,铜川市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作为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慧社区建设是方向,是民生需求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截至2019年末,按照“有平台、有系统、有数据、能应用”的标准,铜川市73个社区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31个已初见成效,其中王益区20个(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印台区7个,耀州区2个,新区2个,王益区红旗社区在智慧社区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但总体上看,铜川市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区县智慧社区建设在启动情况、认识水平、进展程度、建设主体、内容侧重等方面仍存在差异。

王益区智慧社区建设起步早、投入大、数据全、应用广,是现阶段全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样板。该区自2016年11月开始在红旗、光明两个社区试点建设智慧社区,2017年全面铺开建设,2018年普及应用,以“建后台、拆前台、搭平台”为基本思路,打造“一库三平台多系统”,社区管理服务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

1.统一建设,集中运维,减轻基层社区负担。王益区智慧社区软硬件建设由区政府统一实施,由区电子政务中心牵头建设,区财政累计投资500余万元,集中建设机房,统一设计系统,整合部门服务事项,搭建起居民综合信息库(“一库”)、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和智慧党建管理平台(“三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助打印、缴费、查询等各类具体应用功能。集中开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社区在建设、升级和维护软硬件上的投入,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2.网格支撑,部门联动,信息精准服务精细。王益区总人口20.15万人,城镇人口18.28万人,城镇化率90.71%。红旗街道人口密度2.95万人/平方公里(高于北京和上海),流动人口16000余人。王益区将全区划分为44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通过拉网式入户全面摸底登记,采集到60909户156400人的基本信息,建立居民综合信息库。网格员定期入户,对居民信息变化情况进行更新。居民信息在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全区共享,打通了民政、卫计、老龄等部门间信息壁垒,通过信息整合分类和智能筛选,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升了服务效率。

3.需求导向,功能定制,服务内容日臻完备。王益区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出“坚持群众导向,服务管理兼顾”的特色之路。依托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王益区将居民、就业、社保等10大类100多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整合上网,群众通过身份证即可在自助服务终端办理业务,生成各类证明、申请等表册,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不出家门,在网上就能查询、咨询、办事。红旗、光明等社区还推出资料邮递业务。相关社区善于总结和创新,针对现实需求提出应用的升级建议,如红旗社区“一站到底”网络服务平台和光明社区居民信用评价体系,都是在大系统之上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创新延伸出的特色功能,形成了创新引领、切合实际、贴近群众的智慧社区服务格局。

印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思路是“网格化+信息化”,智慧社区平台搭建由区民政系统统一进行,投资120万元,依托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升级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王益区类似,此种建设方式提升了管理水平、降低了社区应用成本。印台区将全区划分为283个网格,采取专职招聘的方式配强网格员力量,人员工资列入区级财政预算,为信息采集、上门服务等基础性工作提供了保障。印台区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与应用侧重于管理端,即较为重视运用信息化平台对网格员进行任务下发、事件上报等工作,在运用智慧社区平台进行便民服务上功能还不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耀州区、宜君县、新区以上三个区县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19年市民政局关于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每个项目省民政厅支持15万元)中,耀州、新区各新建2个。宜君县目前还未申请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社区信息化应用主要依靠科技、司法等部门的专项支持。三个区县的网格员体系也未成型,大量基础性工作如信息采集等都由社区工作者兼职完成。

通过调研发现,铜川市智慧社区建设成绩、经验可圈可点,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几方面问题。

一是“建不建”“谁来建”“怎样建”的思想认识和机制问题是制约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思想认识上,受财政情况制约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各区县工作虽已启动,但进度不一。在建设主体上,王益区由电子政务办牵头,新区归口在社会管理部门,其他区县由民政部门负责,建设主体不同导致了建设路径、标准、投入和功能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建设思路上,王益区、印台区建立了全区统一运行的智慧数据平台,耀州区、新区把智慧数字平台建在了社区。思路差异造成了重复建设,带来了浪费,加大了管理、维护和升级的难度。在建设标准上,全市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范围、原则、内容、标准等没有统一规定,技术壁垒将为以后全市数据的互联互通埋下隐患。

二是资金和人才缺乏是制约智慧社区建设、应用和升级维护的主要问题。资金方面,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维护资金需求量很大。比如印台区建设的“印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投资近120万元,加上给6个社区购置的触摸查询一体机、社区网站、LED全彩屏、电脑、复印机、手机充电站等设备,总费用达到300万元。日常运营和维护也是一笔不小支出。另外中省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项目支持力度有限,每个“智慧社区”示范点建设项目下拨15万元扶持资金,要求市县配套30万元。由于区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落实。铜川市智慧社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有效投融资渠道实现“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建设运行模式。

人才方面,目前铜川市社区专职人员较少,待遇较低,事务繁忙,缺乏晋升空间,流失严重。既有社区工作经验,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缺少专业培训机会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三是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是增加智慧社区建设难度和成本的关键问题。各区县、各部门信息资源分割严重、业务联动不够。在智慧社区基础资料统计录入过程中,公安、住建部门都有详细基础数据,但由于安全因素难以共享,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统计录入。据了解,一个7000人左右的社区,基础数据的走访、统计和录入最少需要半年时间。智慧社区建设受行业部门的信息壁垒制约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许多部门按要求形成了不同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如新区目前有涉及人社、卫计、民政、安监、环保的网格员764人,却没有专职社区网格员,造成工作内容重叠、统计数据重复,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出台市级层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从全局上把握好智慧社区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规划设计上,由专业化机构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从系统设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到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布局和维护,融合管理部门、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技术支持企业等各方面要素优势,进而形成政府主导、多方配合、社会支持的智慧社区推进体系,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科学化。

二是破除部门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建议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打破信息壁垒,将全市分散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建成“上通中省,横联部门、纵贯区县、下接社区”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在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社区特色。铜川市社区地域条件、人口结构等方面各有不同,建设智慧社区必须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和个性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注重实用性,把钱用在刀刃上。建议推广铜川市“红旗经验”,以点带面,启动以区县为单位的智慧城市打造工程,促进智慧社区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四是拓宽资金渠道,创新运营模式。鼓励各区县争取“智慧社区”示范点建设项目,市财政在区县配套资金上予以支持。以智慧社区项目为依托,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各部门相关项目资金,形成合力。积极引进服务型企业,以社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为依托,整合健康管理、医疗陪护、老年护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市场化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家庭定制服务等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支持中国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布局智慧社区建设。

五是完善人才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专项培训,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工资水平,畅通晋升发展通道。完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办法,定期招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整合各类网格员队伍,组建一支能综合承担各项工作任务的社区专职网格员队伍。及时补充社区人员空缺,赋予基层(社区)更宽松的用人自主权。加大智慧社区宣传动员力度,让居民积极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和应用中,使铜川市智慧社区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新闻推荐

我们在岗位上 坚守岗位在状态 履职敬业显担当

鱼宁彬正在给病人查体?温战丽给辖区居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李向阳帮助村民修剪核桃树编者按:2月21日,市政府办公...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