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利:扎根塬上拔穷根

铜川日报 2020-04-07 06:54 大字

?王胜利(中)与村民促膝交谈

本报记者 段海洲

2015年8月,市纪委监委将宜君县五里镇东定龙村(原白沟村)脱贫的担子压到了王胜利肩上,他毅然扛起了“第一书记”这个新使命。自此四载春秋,他扎根塬上,为民解忧,为村谋划,而今东定龙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均收入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王胜利也连续5年年度考核获优秀格次,2017年被授予个人“三等功”。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如果不把真正贫困的人识别出来,就谈不上精准帮扶。入村后,王胜利将白沟村原有的40户贫困户根据政策标准,组织村民讨论,最终削减到9户25人,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脱贫计划。村子合并后,王胜利又立足村情、制定规划,为每一户脱贫户都量身定制了巩固提升措施。贫困户们发展起了苹果、核桃、养殖、享受着宜农股和光伏分红。王胜利还根据贫困户个人意愿和特长,筹集资金帮助4户贫困户自主创业。“除了五保户,我们村所有贫困户都有工资和产业收入双保险,我敢拍着胸脯保证他们稳定脱贫没问题。”王胜利的自信源于他对各家情况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因户施策。而今,村里每户贫困户都有稳定的产业就业收入,全村33户贫困户除2户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外,其余已全部脱贫,帮扶村的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8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0996元。

引进项目,壮大产业,强了集体富了百姓。同样的项目,谁跑得勤,谁落地就快。王胜利深知,有了项目,脱贫才能快马加鞭。每当有新的扶持政策,王胜利都认真研读,根据本村实际进行申请对接。4年多来,村里引进实施了村委会改造、幸福苑建设、通村公路和巷道硬化等项目,打通了断头路、栽上了绿化树,进村拉苹果的客商多了,傍晚遛弯跳广场舞的多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光伏发电项目和集体入股分红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500亩的优质果园和1500亩的中药材为村里留下了一座“富矿”。“我们村有全乡最大的涝池、最好的广场和唯一的光伏项目,这都是王书记跑来的。”一件件项目的落地,改变了村容村貌,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用心帮扶,以身作则,作群众的定海神针。驻村的这几年,王胜利的电话号码就是白沟村的“百事通”。村民们知道“有困难找王书记一定有办法”。村民们不知道驻村头两年正是王胜利家最困难的时候,行走不便又被糖尿病并发症缠身的母亲每周都要做两次透析,直至去世。在母亲最需要他的时候,王胜利却被大雾困在离家120公里的大山深处,提起那一刻的愧疚,王胜利依然难以释怀。人心换人心,通过移民搬迁政策住上新房的贫困户给王胜利发来红包表示感谢。“咱也没想过要啥回报,只要他们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我们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王胜利拒收了红包,但打心里为他们高兴。几年下来,村民早已把王胜利当成了自己人。看他离家远,为了跑项目眼见着瘦了一圈儿,村民便把自家的土鸡蛋、苹果、猪肉往他怀里塞。但王胜利说,“咱是纪检干部,扶贫是咱分内的事儿,在纪律作风上一定要过硬。”

实在、实干、实绩。如今的东定龙村挥别了昔日的贫困,迎来了红火的好日子。作为第一书记,王胜利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更无愧于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新闻推荐

宜君:文明新风扑面来

本报记者朱红卫通讯员周培生在宜君县尧生镇孟皇村的群众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每天早晚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农民文化生...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